2012年《政治学原理》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持有道德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持有权力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法家、马基雅弗利、马克思·韦伯、哈罗德·拉斯韦尔、摩根索等。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由三方面因素构成: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利益矛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政治权力主体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它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包括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及其他要素。 社会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理论:政治权力主体关于社会和政治基本状况的分析把握,关于自己所主张和奉行的社会政治目标、实现途径及其相关条件的宏观分析和逻辑阐述,对于社会政治的战略性思考。 策略: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和贯彻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 权利: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利益实现和分配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自主性。 政治统治: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以维护政治统治行为主体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 神权统治:这种观点从精神和信仰的层次解释政治统治关系,并且把政治统治与上帝的意志附会到一起。
精英统治:这种观点把社会成员划分为政治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认为所谓政治统治,实际是政治精英对于社会大众的统治。 官僚统治:这种观点认为在实际政治生活和权力运行中,官僚阶层和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政治实际是在他们的支配和控制之下,因此,政治统治实际是官僚统治。 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另一选择途径。
司法管理:按照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规则的要求,对于司法活动的管理。司法活动是政治权力维护既定社会利益关系和法定规则的活动。
政治规划:政治权力在对于社会的管理活动中,就其管理目标、任务、条件和方式进行计划和部署的行为。
二、简答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2)试述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②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而道德是靠不具有权力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心理信念来实现的。③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而道德则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两者的联系在于:①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政治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往往影响着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同时,道德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
(3)从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方面说明政治学的重要性。
政治学原理具有如下特性:①抽象性。政治学原理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把它概括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态,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识和思考。②一般性。主要体现为其理论内容的普遍性。③基础性。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训练的理论起点,也为政治学学科体系和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支持。
政治学原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①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政治学原理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②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政治学原理对于提高人们的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③作为政治学学科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政治学原理对于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4)试述政治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一般政治系统分析。根据一般系统理论,以互动的政治行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政治系统的一般框架,围绕着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着力就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输入—输出和反馈分析。
②结构—功能分析。以政治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作为分析对象,结构是政治行为模式即政治角色的组合,功能是结构所产生的特定影响,按照政治系统、过程和政策等不同的层次,分析政治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试图由此说明政治系统运行的状况和规律。
(5)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来源。
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 ④法国启蒙政治学说。
(6)为什么说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就政治权力来说,共同利益是人们结成特定政治力量的内部基础,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凝结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而政治权力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超过其他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权威力量。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外部条件,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也必须处理和协调本群体内成员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的纵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和协调这种矛盾的权威性手段。
就政治权利来说,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是该群体成员要求政治权利的基础。利益的横向矛盾决定了特定的群体成员必须要求以特定的权力保证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而利益的纵向矛盾则使特定社会群体需要以政治权利方式规定其单个成员的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7)试析利益内在矛盾如何促使利益关系的形成。
就单个人的利益而言,一方面,利益本质上是利益主体的需求,因此利益是个人自身的利益。同时,任何利益又都是社会的产物,特定利益主体的需求,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中才能表现为具体利益并实现这种利益。利益内容的这种双重性,迫使作为利益主体的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在社会中寻求实际途径,从而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另一方面,从作为利益主体的他人来看,由于个人的利益所蕴含的两重性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每一个人都内在地具有通过社会途径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实际冲动。这样,当两个以上的人作为利益主体存在时,结成利益关系就会成为每个人的各自行为,而正是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构成了利益关系得以发生的条件,从而形成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就群体的利益来看,群体一经形成,就成为独特的利益主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该群体的利益实际是单个的主体利益,这种利益同样具有其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利益实现途径的社会性这两重性,利益的主体实现要求促使该群体与他群体发生利益关系,以创造使本群体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实现的社会条件。而作为单个利益主体意义上的他群体利益要求内在基本矛盾的同构性,使得每个利益群体都具有这种要求,则使这些群体间利益关系的形成成为可能。
从个人与群体的利益关系来看,由于群体利益一般是在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个体与群体的利益关系通常实在个体与个体的利益关系形成以后形成的。至于构成利益群体的子群体与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形成,机理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过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