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第1章 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成,是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的风险的能力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和激励三方面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

责任原理: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和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二、 填空题

1.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 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社会信用。 5.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6. 科学性,艺术性。

7.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和创新原理。 8. 整体性原理,弹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反馈原理。 9. 人。 10. 责,权,利。 1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2. 观念的创新。

13. 大政方针,绩效,交往联系。

1

14. 沟通,领导,激励。

15. 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抽象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法。 三、 判断题

1. T 2. T 3. T 4. T 5. T 6. F 7. T 8. F 9. F 10. T 11. T 12. F 四、 单选题

1. B2. C 3. B 4. C 5. C 6. D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D 13. C 14. B 15. B 16. C 17. D 18. A 19. A 20. C 21. D 22. A 23. A

2

24. C 25. A五、 多选题

1. ABCDE 2. ABCD 3. AC 4. ABCDE 5. ABCDE 6. ACDE 7. ABC 8. ABDE 六、 简答题

1.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在管理实践中,一般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作为基本职能,它们集中体现了管理的基本活动和功能,并且涵盖了管理其他方面的职能。

2. 什么是管理的性质?

答: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论断是国内外管理学家和管理的实际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后形成的对管理的共同认识。

3. 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要求的技能有何不同?

答: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三大方面。上述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只不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他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4.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承担着哪些角色?

答:70年代,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在研究中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5. 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运用。

答: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人本原理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①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是管理的首要问题。②重视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③有效的人本管理的关键要于员工的真正参与。

6. 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

3

社会系统。管理者必须以系统思想树立整体观念,以系统分析方法了解事物的组成要素、结构、联系、功能、历史及其发展,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7. 为什么学习管理学?

答:学习管理学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的。学习管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 论述题

1.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成功的管理者吗?说明理由。

答:不是。对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活动一般涉及以下四类(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对内沟通:交流信息与处理文书(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储备、开发、配置、培训(4)对外沟通:社交、政治活动,外界交流。根据管理者管理活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管理者分为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一般主要指在组织中绩效最佳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一般指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所占时间是由较大的差别的,这种差别导造就了两类管理者。下图两种管理者四类管理活动的统计结果。

2.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第一,管理是一门科学。(1)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问世,已有100余年历史。(2)管理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真实性,系统性。(3)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应用科学、软科学。

第二,管理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象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管理是一种艺术。(2)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

第三,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 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管理者为了实现的组织的目标努力追求活动的效率。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资

4

金,人员,设备等)得到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表达组织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坚定责任感。举例略。

4. 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答:管理者是在组织中同别人一起并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为了有效率地履行组织的使命达到共同的目标,管理者用组织给予的特殊的职能,对组织的整个活动行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权力。因此,管理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追求活动的效果,即应该使更多的同事参于管理决策并使他们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任务,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考察,并把生产任务和工作设计的要求同职工的劳动,生活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管理有效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所以说管理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为什么说管理理论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答: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有其一定的资源调配和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管理问题。从营利性组织来看,不管其规模大小、结构类型、行业性质是多么的不同,都需要对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国际性企业管理、小型企业的管理、工业企业的管理、商业企业的管理,等等。再次非营利性组织来看,不仅政府、军队、公安等组织需管理,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需要管理,等等。管理遍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管理活动的开展。当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同性。

6. 为什么处于同一组织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所需技能结构是不同的?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技能结构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低层管理者每天大量的工作是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作业人员打交道,他们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需要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而概念技能要求较弱;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全局性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广,影响期限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概念技能,专业技能一般即可;而人际关系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哪一层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织目标。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7. 如何正确处理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这些职能在时间方面的逻辑关系看,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但从不断持续进行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往往又需要编制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修改,并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管理活动。这意味着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由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实际的管理职能并不一定会按某种固定的模式顺序进行。

8. 试述管理的基本问题。

答: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围绕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在这两个问题中,“管理是什么”是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如何进行管理”是属于的方法论的问题。认识论是基础,方法论是目的。对于管理学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管理学的认识论即“管理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管理的方法论的问题。在不了解管理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管理方法是舍本求末,是无法达到研究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管理是什么”主要涉及管理的内容和原理等。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本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