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下载本文

6.1 评价范围

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 6.2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7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一般采用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7.1 风险评估法

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7.2 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7.3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8 评价程序 8.1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参见附录A。 8.2 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8.3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参见附录B。 9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编制

9.1 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9.2 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 9.3 评价方案内容 9.3.1 概述

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9.3.2 编制依据

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9.3.3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主要包括评价程序(以框图表示)、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 9.3.4组织计划

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10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编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需以数字或图片表达的内容,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是: 10.1 总论 10.1.1 项目背景

包括项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任务由来等内容。 10.1.2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10.1.3 评价目的

按4.1编制。 10.1.4 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6.1编制。 10.1.5 评价内容

按6.2编制。 10.1.6 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10.1.7 评价程序

参考附录B,用文字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10.1.8 质量控制

参考附录B,用文字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0.2 企业概况

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概述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 10.3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

工程分析详细内容参考附录C。 10.4 类比调查

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 10.4.1 类比企业的选择

阐明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10.4.2 类比调查内容

类比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有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等情况。 10.4.3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 10.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0.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采取类比分析等评价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10.5.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10.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10.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内容参考附录D。 10.7 职业病危害评价

根据GBZ1、GBZ2的规定,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明其原由。 a)选址 b)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