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建筑卫生学要求 d)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e)职业病危害因素 f)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g)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h)应急救援 i)辅助用室 j)职业卫生管理 k)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10.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 10.9 结论与建议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报告书格式参考附录E。 1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表编制
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需编制报告表,报告表格式参考附录F。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A.1 项目的立项文件。
A.2 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a) 建设项目概况;
b) 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 c) 生产工艺; d) 生产设备;
e)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f) 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 g)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h)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 i) 其他。
A.3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见图B。
图B.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
注1:*: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注2:**: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工程分析
C.1 工程概况
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C.1.1 项目名称
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C.1.2 项目性质
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C.1.3 自然环境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候特征(气候分区、特殊气候带、局地环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 C.1.4 社会环境条件
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C.1.5 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C.1.6 生产规模
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C.1.7 生产制度
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 C.1.8 岗位设置及定员
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C.1.9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
a)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b)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c)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d)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 C.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
C.2 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C.3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
C.4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C.4.1 生产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