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下载本文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1. 作为城市的三条标准

(1) 城市集中了一定数量的人口

(2) 城市是一定地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范围中心的只能 (3) 城市在功能上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 2. 城市的特征

(1) 密集性:人口,物质和资本,空间活动 (2) 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3) 多元性:多功能,多类型 (4) 中心性:政治,经济,文化 3. 城市各时期的特点

(1) 前工业社会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城市规模小,数量

少,发展缓慢

(2) 工业社会时期(1784年):大工业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大,数量猛增;商贸中心;

城市对立,差距拉大

(3) 后工业社会时期:人类主要聚居地;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密集区;城乡融合,

差距减小

4. 城市化类型: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反城市化/乡村城市化 5. 约瑟夫提出的“S”型曲线(城市化),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七十为城市化的两个拐点,

但不同的国家拐点不同。 6. 城市的产生: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分离,出现了城镇) 7. 城市产生方式:

(1) 有机式的产生(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而产生 (2) 人为式的产生

也有其他假说:水源说,经济说,军事说,宗教说,多元说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的主要奠基者:

1. 霍华德(1850-1928)——“分散主义”的代表,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1898)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内容包括:

(1) 疏散过多的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2) 建设新 型城市——使城市的优点与乡村的田园相结合

(3) 改革土地制度,政府应拥有城市地产权,采用征收土地税和地租,将这部分收

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建设,使大众获利(最核心)

(4) 提出“花园城市”模式,人口3.2万人,400公顷,外围2000公顷永久性绿地,

城市由同心圆组成,有六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

田园城市 意义

(1) 发展极限的概念 (2) 有机平衡的原则 (3) 动态管理的观点

2. 盖迪斯(1854-1932):生物学家,苏格兰,人文主义规划师,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

市》

书中认为:

(1) 城市规划和发展与区域有关(即)

(2) 城市规划要有居民的参与(人们对城市的要求是多样的,他强调公众参与和必

须把城市变成一个活得有机体)

(3) “三阶段方法论”“调查-分析-规划”

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嘎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3. 勒柯布西埃,“集中主义”代表人物,现代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1922年出版《明天的

城市》,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依靠现代技术力量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的有限原则。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基本思想: (1) 建筑的功能原则 (2) 建筑的经济原则

(3) 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

(4) 建筑空间论,建筑艺术从平面,里面构图转变为空间 4.P32 《雅典宪章》内容:

(1) 强调区域规划,把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2) 第一次提出城市有四项基本此功能: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按其功能进行

分区规划,并且指出要从城市功能上去解决城市的各种矛盾

(3)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4) 提出要注意经济与技术,而反对单纯从美学角度去研究城市 5.P33 《马丘比宪章》

(1) 对城市区域概念作了新的探讨,指出应把城市扩大到区域去认识去研究 (2) 提出了经济和资源问题的重要性,要保持人类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 (3) 批评了“雅典宪章”机械的功能分区

(4) 要注意保持环境和生态,重视历史文化和特色地区

(5)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6) 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并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 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6.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理论: (1)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人口分散开 (2)1922年,英国建筑规划师恩温将田园城市理论发展成为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田园式卫星城镇,以疏散产业和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卫星城市理论 (3)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国际会议上提出卫星城镇 (4)新城概念的盛行于英国战后的“新城运动”,早起指新建的田园式卫星城,后期演变成具有所在地区经济开发中心职能色彩,且应用于扩建的城镇

7.有机疏散理论:P34苏兰建筑师沙里宁,1934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应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上诉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用作其他事宜的用途 (3)保护。。。

8.广亩城理论:赖特,1932《消失的城市》中提出,随后《宽阔的田野》提出广亩城市的设想。赖特认为城市应成为地球表表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未来城市应是无所不在的。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8. 聚集经济理论: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

集中的主要原因,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原因及其活力所在

9. 大都市,大城市带,城市密集区:城市集中发展一定程度后出现上诉现象,并且出现明

显的郊迁化现象以及城市密度不断提高,不断出现城市密集区 10.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国际城市)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11. 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杜能),工业区位论(韦伯),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和廖什),

核心-边缘理论

12.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1) 同心圆理论(1923,伯吉斯) (2) 扇形理论(1939,霍伊特)

(3) 多核心理论(1945,哈里斯和尤尔曼) 传统CBD:主要商业和零售业,位置在城市中央

现代CBD:主要参与全球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竞争,独立,效率,位置逐渐脱离中心,靠近中心边缘,人流不是最拥挤,地价不是最高 13. 地租和竞租理论:阿罗索1964年提出竞租理论 14. 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佩里1929居住社区环境

15. 行为——空间理论:20世纪60年代,针对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该理

论从城市中人的活动和活动需要出发挥对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形式。

城市意象: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人们通过大脑可想象出的回忆的城市印象,是居民头脑中心“主观环境” 16. 城市活力论:1961雅各布思《美国大城市的生生死死》,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

形成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现代建筑运动和理性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所认为的是建筑和道路或公路。因此,城市街道和广场决定了城市的面貌 17. 街道要有生命力,具备条件:

(1) 街道必须是安全的 (2) 必须保持不断的观摩

(3) 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中须不停有使用者

街道生命力还来源于街道生活的多样性,街道生活多样式要求有一定的街道本身的空间形式来得证,要做到须遵循四个原则

(1) 作为整体的地区无少要用于两个基本功能及以上 (2) 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长度 (3) 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 (4) 要有高度集中的人

18. 城市建设规划立法:P49制定的最初目的是保持居民健康,维持整洁清洁安全的城市环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