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9·河北五校联考)如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2007~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C.旧城区的改造 2.据图可知( )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

解析:1.B 2.D 第1题,2007~2050年预计世界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主要是城市化导致的。故B项正确。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故选D项。

(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如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3~4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D.逆城市化的进行

3.据图可推断(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1

C.土地的质量改善 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解析:3.A 4.D 第3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第4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2019·重庆模拟)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5~6题。

5.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基于( ) A.城市化水平 C.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D.经济发展水平

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5.B 6.D 第5题,“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占地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相对小的国家。第6题,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会使城市建设占用土地太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对;与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失业人数增多关系不大,A、B错;城市面积扩大,会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C错。

(2019·南昌调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如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7~8题。

7.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增加,我国务区(阴影处)钟)。读图回答

8.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C.高铁

B.地铁 D.高架道路

解析:7.A 8.C 第7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故A项正确。第8题,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缓解

2

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受地面交通、建筑物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高铁一般承接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影响不大;高架道路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019·安庆重点中学联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9~11题。

9.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C.经济基础薄弱

B.社会文化差异小 D.交通通达度较高

10.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C.矿产

B.风沙 D.水源

11.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治理 C.人工植被的培养

B.水利设施的建设 D.光照资源的开发

解析:9.C 10.D 11.D 第9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明显要薄弱。第10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第11题,沙漠化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较大,而光照资源的开发对其作用较小。

二、非选择题

12.(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地适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下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