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审美趣味总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发展的”,也意识到生产力的作用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讲的,“技术和经济并非总是直接决定审美趣味的。往往在那里发生作用的是相当的和各种各样的中间‘因素’。”

人的观念影响着美和艺术的形成,人们复杂的心理因素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本质论

普列汉诺夫关于艺术的定义: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来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一定的形象的表现。不用说,在极大多数场合下,一个人这样做,目的在于把他反复思索和反复感觉的东西传达给别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 三、艺术和社会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核心。他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在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

(一)在阶级社会中,艺术的历史反映着社会的各个阶级相互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艺术发展主要推动力。

(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艺术的制约作用和艺术对阶级斗争的反映,是通过社会心理这个“中介”实现的。

为何说阶级斗争对艺术的制约作用和艺术对阶级斗争的反映的“中介”是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作为特定时代的特定国家与民族(在阶级社会里则是特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普遍流行的习惯、情感、动机、情绪、道德风尚与审美品位等等精神状况,却具有原始性和朴素性特点,十分生动、丰富;与社会存在具有更直接的关系,是意识形态产生的直接根源。因此艺术必然反映社会心理。这样,观察、研究特定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和艺术的关系,就必须考察当时的阶级心理。 第十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文论 一、文艺与人民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一为工人,第二为农民,第三为人民武装队伍,第四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他们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文艺与人民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是文艺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决定着文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一) 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向 (二) 深入生活,表现人民群众 1.文艺工作者要转变立场和思想感情 2.文艺要歌颂和描写劳动人民。

3.艺术家必须深入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4.文艺作品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二、文艺与政治、经济

毛泽东通过对文艺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学说。毛泽东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它要受双重制约,即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同时,毛泽东看到了包括文艺在内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对社会经济基础的伟大影响和作用。

(一)文艺是社会的意识形式

(二)文艺在社会结构和地位中的作用——文艺要为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 (三)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 11 -

三、文艺与社会生活

(一) 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首先,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愿望,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其次,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就人物来说,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再次,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倾向,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射和回声,是某种特定的客观存在所激发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第四,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归根结蒂,仍然是前人或今人在生活本身的激化下创造出来的。

(二)文艺要高于社会生活

“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典型化的具体要求

四、文艺的发展

(一)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十二章 卢卡奇的文论

卢卡奇在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这部作品与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合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一、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和完整,它包括艺术反映现实的客观性、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性以及两者的结合,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典型性、人民性等内容。

他提出了“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概念。“作家的真诚和勇气”是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伟大的现实主义”即要尊重客观事实,排斥作家的政治偏见和世界观对创作的影响,真实地反映生活,这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 二、审美反映论

卢卡奇的审美反映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的统一,而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地照相复制。

审美反映形式与其他反映形式的差别:

首先,审美反映形式与日常生活的反映形式不一样: 其次,审美反映形式也有别于科学反映形式

第三,审美反映的拟人化与宗教的拟人化也不一样。 三、艺术起源论

首先,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坚持认为艺术的形成史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发展史。

其次,卢卡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立场同时,对各种艺术形态的起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一方面抽象地指出了审美的一般本质,另一方面就一般艺术而言对审美的概念做了广泛的论述。

再次,卢卡奇指出,“艺术的决定性源泉即模仿”,“模仿对于人既成了生活的基本事实,也成了艺术的基本事实——当然,艺术最重要经过复杂而远离的中介作用。” 四、艺术形式论

卢卡奇认为现实主义是艺术把握现实与人生的最佳形式。他的美学始终是把现实主义放在核心地位的,因此,他所关注的艺术形式也就具有现实主义的美学意义。

- 12 -

首先,他认为艺术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形式,是人类自我意识最恰当和最高的表现形式。

其次,卢卡奇认为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提高到人性自觉的高度。 再次,卢卡奇还提出了艺术对现实的总体性反映的正确形式,即一种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方式——“中介的”或“间接的”整体。 五、艺术功能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艺术具有反异化的功能。 其次,卢卡奇认为艺术具有激发情感的作用。

再次,卢卡奇认为艺术还具有认识作用,但艺术的认识作用与科学的认识作用不同。 1、艺术所提供的特别是在有关社会和人生方面可能要比科学多得多,因为艺术可以揭示迄今为止认识所不可能接触到的事实,甚至是长期不可能转化为科学的东西。

2、艺术不仅能提供对人类的自我认识,还能认识外部世界。 第十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论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成员多来自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尔,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雅明,哈贝马斯等。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

该派的理论观点可以概括地称为“批判的社会理论”。该派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自居,自认为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是,他们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具体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黑格尔的辩证法、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来整合马克思主义。它们主要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异化,造成了“单面社会”和“单面人”,文化(艺术)也被商品化,形成了“文化工业”,即统治阶级操纵了文化传播媒介,使之成为一种工业,用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麻痹和控制群众,使人们对社会现实丧失了批判的要求和能力,因而人也就丧失了人性。他们就是要寻求恢复人性、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的道路,最后找到了艺术和审美,这就形成了他们的社会批判的美学和文论。

该派共同的美学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劳动和享乐、需要和美、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异化,资本主义文化只会导致一种虚幻的美感和幸福感,并使人的审美能力变得千篇一律。强调艺术的社会职能,认为现成社会否定了人性,艺术就应当彻底否定和批判现存社会,参与拯救和恢复人性的活动,要求艺术成为反抗社会和解放人类的工具。所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和文论不是把美和艺术作为绝对与社会相独立的纯自律的东西,而是作为社会的有机部分、作为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补上了20世纪美学自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以来对文艺和社会关系的忽视所造成的理论空隙。值得注意的是,该派的美学和文论是在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葛兰西、布莱希特的争论中建立起来的,从卢卡奇到本雅明、阿多尔诺、马尔库塞,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完全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学和文艺学上卓有成效的建树者主要是:本雅明、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弗洛姆和哈贝马斯 一、本雅明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美学理论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阿多尔诺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他的美学观点可以概括为“艺术生产论”,他的典型论点就是: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 (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 13 -

光晕:传统艺术由于不能大量复制,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价值,叫做光晕。光晕的消失,使得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二、阿多尔诺的否定艺术论

阿多尔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美学家之一,1953年起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阿多尔诺的美学有较强烈的社会批判的社会学色彩。他认为现存的社会是对人性的否定,人们应当全力拯救人性,艺术也应当参与这种拯救。

(一)文化工业论: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成了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工具,从而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集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1.文化工业的异化社会性质

2.文化工业限制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揭露了文化工业的欺骗性 4.指明了文化工业使艺术商品化 (二)否定性艺术理论

阿多尔诺在《美学理论》之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艺术的否定性,从而提出了否定性艺术的理论,要求艺术肩负起拯救人类和社会的重任。

1.艺术是对现实否定的结果 2.艺术的反社会性

三、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力量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社会批判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他的美学、文艺理论观点。

(一)“单面人”:马尔库塞以马克思的异化观点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因此,他的观点和理论又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他自认为的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即仅对资本主义作经济方面的批判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文化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二)审美和艺术的特性

1.艺术的否定性:艺术只是作为一种否定的力量才发挥其魔力。它只有在拒绝和否定现存秩序的意向生气勃勃时,才能述说它自身的语言。艺术并非是现存体制的仆人,美化着它的行为和它的苦难;艺术应当成为取消这些行为和苦难的技艺。艺术的改造触犯了自然的对象,可是,这种被触犯的东西本身是压抑性的;所以,审美的改造就是解放。

2.艺术的自律性:审美的天地是一个生活世界,依靠它,自由的需求和潜能,找寻着自身的解放。审美秩序就其本身的要求看是自律的。艺术作品建立了自己本身的界限和目的。

艺术和审美之所以能使人解放和自由,并不在于它是政治工具,而在于它是完整的独立世界,它本身就使人跨入自由和解放的新世界。 四、哈贝马斯的艺术交往论

哈贝马斯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成为阿多尔诺的助手。1964年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哈贝马斯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素养,是西方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哈贝马斯的哲学总体上仍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据弃了第一代成员们单一的“否定性”的激进主义立场,而代之以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分析和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企图通过构造温和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一)交往行为

所谓“交往行为”,是指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

- 14 -

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由于科技理性的统治导致人性的全面异化,导致人成为“单面人”、“物化的人”,人的精神陷入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人的交往行为日趋不合理,整个社会出现合法性危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哈贝马斯的美学、文艺思想与他对交往行为理论的论述有着内在的联系。

(二)艺术交往论

哈贝马斯关于艺术本质和功能的观点,仍然立足于、服从于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即他把艺术定位于人际、主体间建立交往关系的有效方式,艺术在交往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发挥其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性文化和话语体系的建设。

1、 他指出文学艺术能帮助个体与自我(个体)建立起自我认同的主体性。

2、文学艺术还能帮助个体(自我)建立起与他者(另一个体)的交往关系。忽略此处..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