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留德之路
我经常会被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来德国留学?”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通向德国的留学之路非常复杂,完全不同于申请美国英国的大学,没有奖学金,没有中介可以依靠,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办起的,包括每一份材料,每一份表格,各个不同大学关于申请者材料的不同要求,都要自己关心,真的很不容易,而且之中还有运气的成分。在当我拿到留学签证的时候,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兴奋之情,而留德之路似乎成了一件累人的任务,而现在,这个任务终于完成了,可以好好休息了。每当我在跟我的有朋友们讲起这个的时候,他们脸上总会浮现出好奇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好像我描述的像是一个夸张的故事,充满的不平凡和一波三折。不要怀疑,的确是这样的。
我是05届交通运输学院的学生,读了一年的德语强化班,然后是一个学期的大学学习。在这一年半的同济生涯里取得去德国留学的语言成绩要求,然后自己申请德国大学,经过了繁琐的过程,现在造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就读机械专业,5年本硕。卡尔斯鲁厄大学,始建于1825年,是德国第一、欧洲第四古老的理工大学,如今,它是德国超级无敌精英大学计划中第一批杀进前三名的佼佼者,共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最有名的要属赫兹了,频率的单位,郁闷的男人,30岁的时候在物理实验室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却一直保持着卡大最不受欢迎教授的称号:他终身被学生抱怨口齿不清,不知所云。我一直怀疑他没有能拿到诺贝尔奖,是因为太不会做presentation,不过还好,学校为了安慰他,给他单独搞了一个雕像,虽然,位置不是那么中间,不过就在我们机械系大楼旁边,天天上课要经过打个招呼。现代汽车工业的创始人,卡尔奔驰,是我所在机械系的毕业生,后来成立闻名世界的梅塞德斯奔驶汽车公司。更闻所未闻的是,其实、、中国早年的英特网的网关和服务器都是由卡大帮助建设和管理的。1987年9月,中国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发出了Email,接收人呢,就是卡大计算机系,这封Email写的也很有意思,“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说了这么多,也无非是想夸夸自己的大学,因为毕竟在德国无数的知名大学里,能得到一两个名头也是很不容易的,德国大学都很优秀,很良好的文化传统和科研气氛,都很有实力,不分什么排名的。
花费可能是选择德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德国念书原来是免费,我现在所在的巴登州由于成本的原因,现在一个学期要600欧元的学费,而其他原东德的一些地区,还仍旧是免费的,比如柏林洪堡大学。
正因为“廉价”,所以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千万学子争相申请德国大学,所以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在我们机械学院,即使有一定的名额是留给外国的留学生,而被录取的比例是很低的。
首先要过的当然是语言,作为世界上语法最为繁琐,最为严谨同时真的是不太好听的语言之一,德语可谓是留学之路的第一杀手。德语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可能学了一年,连一句完整的长句也说不出口,更别说交流了。其次,德国大学的申请流程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德国的高中生也要参加高考性质的统考(Abitur),并得到一个成绩。学生可以凭成绩去申请德国的任何一所大学,按照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来投递自己的材料,而录不录取,完全取决于大学。完全没有国内的高考论分排次的制度。其实也并非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大学的学习位子,大学的外办会根据一个学生综合的成绩来判断,择优录取。现在卡尔斯鲁厄大学成了德国首批的三所精英大学,所以每个学期申请的人更多了,我
能得到在这里的学习机会是实属不易,还有些运气的成分。
德国大学的课程安排与国内的很不一样,一节课照例是一个半小时,中间休息十五分钟,而一般上午三节课,上到中午一点,午饭一个小时到两点,然后是下午的两节课一直到五点半。上课一般在阶梯教室,基础课部分上的都是大课,一个教室坐满的话,可以足足装满600个人。如果非常适应了国内小班化的教学方式,这一样一下子和几百人同时上课,还真是很不习惯,又是会感到有些吃力。德国同龄的孩子一般不会争抢前排的座位。虽然教室很大,只有教授一个人在前面讲课,但是动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用麦克风,电脑手写屏,用投影仪投影在五米高墙壁上,即使是在最后一排,也可以听的看的很清楚。我平时上课的教室是呈由上而下的扇形,样子很像歌剧院,名字是Audimax,顾名思义,是奥迪公司出自捐助的,在门口的一侧摆放着奥迪的一部V8的引擎,锐气逼人,作为机械系标志之一。说到有趣的事情就不得不提在教室里飞纸飞机的趣闻了。我们教室是前低后高,所以从后排飞纸飞机可以很轻盈的飞到教授上课的讲台上,而德国的孩子就会争着比,在上课时看谁的飞机可以飞的更远。德国的教学气氛是分开放的,你可以在课堂上最任何的事,包括随时举手提问,用笔记本上网,中途早退,或是好好的听课——一切都是你的自由,而教授却依旧自顾自的讲课,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记得有一次,教授正要写一个数学公式,一驾飞机气势汹汹的撞了过来,引得台下学生的一阵哄笑。可以出乎意料的是,教授竟然也拿出了一张纸,立马折了架纸飞机,跟刚才学生的比赛,结果教授的飞的特别的远,大获全胜,打这以后,如此的课堂恶作剧就少了很多。
德国五年的本硕连读究竟比国内的硕士毕业又有多大的区别呢?每个大学生都很想出去留学的,这样的心情于当时的我一样,我是有着强烈的愿望来德国学习,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更是对胸襟眼界的开拓,而在这样严密合理安排的课程学习中,我感到是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个人觉得,来德国半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生活自理方面。一开始去,生活的问题比学习更为的要命,是主要矛盾,设想对于以前从没有烧饭洗衣服打扫房间,没有拿过锅碗瓢盆,不分五谷杂粮的我,无疑是一场灾难。买菜,洗菜,烧饭,洗碗刷锅,生活的一点一滴的琐碎,独生子女平时是看不见的,而当独自一人时,就会觉得特别的繁琐。当放学回到家里是,看着冷冰冰的灶台,空荡荡的冰箱的时候,肚子在咕咕直叫是,就会特别思念妈妈的双手,以及家里喷香的饭菜。而过春节是,一个人的寂寞和凄凉会特别的被放大,我从小到大,今年是第一个一个人的春节,一想起就会特别的难受。
德国的学制不同,再加上学习语言准备申请大学的时间,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时间就成了最大的敌人。大龄化的一个原因是不能免课。按理说国内所学习过的课程这里是可以免除不用再上的,而这道理行不通,教授说不能免就是不能免,你也只好从头读起,像大一时学过的高数物理化学等的科目,我又重新的学了一遍。所以对于想来的朋友,一定要想好了再作决定,决定了就不能回头,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德国学习是很难的,本硕5年的平均毕业时间是6.4年,单单是硕士也要至少3年才能毕业,这学习难度可见一般。我对于国内硕士的学期并不了解,所以也无从判断优劣,我只把我对于德国硕士学习的情况讲一下。德国硕士是在两年基础课修完后升上去的,和国内最大的不同是专业方向分类,这里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课上,最后作毕业设计即可,没有专门专攻的方向,一切凭学生自己的兴趣,你选择上什么课,可能以后你也就是从事这一方向的学习了。
每天骑车去大学上课,都要穿过我们卡尔斯鲁厄中心的皇宫广场,据说是以
前巴登州公爵避暑的府邸,成一个人字形展开,气势雄伟,是欧洲典型的皇家建筑。一开始面对这样的美景,我还会放慢车速,而现在,满脑子却只顾着上课不要迟到了。上完上午的课,已经是下午一点多,然去去食堂吃饭,吃完饭回家学习,然后平凡的一天又过去了。
但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出了平凡还是平凡,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中国,不同的是身边的景物,相同的是生活的基调。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小趣闻,一下子很难讲完。作为留学大军的中的一员,我也是普通的,其实在外国的经历没有什么值得可以称道,只是一个经历罢了。
一个人在国外的孤独的感觉是怎么样也挥之不去的,总是一个人,所以也一定要有这样的心里准备啊。我真希望每一人能珍惜现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若真到要一个人走的时候,就再不能回过头来叹息错过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