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2 故都的秋 含答案 下载本文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屋椽(chuán) .B.细腻(nì) .椭圆(tuǒ) .嘶叫 (sī) .

D.鲈鱼(lú) .驯鸽(xùn) .

落蕊(ruǐ) .平仄(zē) .歧韵(qí) .普陀(tuó) .鲑珍(xié) .譬如(pì) .

C.文钞(chāo) 橄榄(lǎn) ..

思路解析B项,“仄”应读“zè”。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B.一叶知秋,通过美俄两国的核裁军,可以洞见未来国际社会中政治观念的走向。 ....C.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D.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思路解析A项,“见微知著”指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B项,“一叶知秋”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能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C项,“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雅韵事或好的风尚。适用对象错误。D项,“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

1

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思路解析A项,表意不明,可以改为“常常被人们采集起来”或“人们常常把它采集起来”。B项,语序不当,先“达成一致”,后“定稿”。D项,语序不当,可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答案C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②又采用了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称它作“陶然亭”。 ③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④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

⑤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⑥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⑦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 A.①②④⑦⑥⑤③ B.①⑦⑥⑤③②④ C.⑥⑤⑦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⑦⑥⑤

思路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对象是“陶然亭”,应先指出,故①句应为首句,可排除C项;⑥⑦两句是写现在,⑤句是过渡句,②③④三句是写历史,由⑤句可以看出,应先写现在,再写历史。故选B项。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

2

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5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思路解析首先考虑蓝色、白色、紫黑、淡红的颜色特点,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参考答案“蓝色或白色”属于冷色调,而“淡红色”为暖色调。作者喜爱牵牛花的冷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冷寂之感。

6文中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中词句的含义,加点文字处在本段文字的结尾处,起收束作用。“这些”是对上文中作者感受的总结。

参考答案“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作者“细腻”“清闲”“落寞”的感受。 7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方面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渲染了气氛,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8第三段中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 思路解析第三段文字,作者为了写北国的“秋声”,选定了秋蝉;为了凸显北国的秋蝉的特别,写了南国的秋蝉,并用北国的蟋蟀耗子与北国的秋蝉类比。

参考答案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蟋蟀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切向往与眷恋之情。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