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 下载本文

4.在社会调查中,从具体情况出发与充分占有材料,所遵循的原则是(B )。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5.调查结论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是(C )原则的基本要求。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6.调查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指的是(A )。 A.调查资料及结论不搀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B.只承认“实证”的事实,不反映客观规律 C.把人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D.把社会现象看作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7.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BC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 8.描述性研究是指(B )。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9.纵向调查研究的形式有( BCD)。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 C.同期群研究 D.追踪研究 10.按调查对象的多少,社会调查研究可划分为(ABC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会议调查 E.试点调查

11.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12.下面属于因变量的是(BC )

A.工龄 B.工作效率 C.经济效益 D.性别 13.下面因素中,因变量有(ABDE )。

A.男、女 B.人事行政 C.教育水平 D.经济行政 E.教育行政 14.命题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BDE)。

A.它说明了一种函数关系 B.它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 C.它说明了一种相关关系 D.它规定了搜集资料的范围 E.它表述了主要观点或概念 15.评价、检验所得资料信度的方法有(ABC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准则效度 E.结构效度 16.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有几种形式(BCD )。 A.再测方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方法

17.用同一种调查手段或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调查两次,第一次调查所得结果与第二次调查所得结果的相关程度,即为(A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18.检查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是对调查手段的( D)进行检验与评价。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19.使用第二种调查方法对同一命题进行调查,判定这一调查方法本身是

6

否有效的这种方式,是检验调查方法的(F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20.在命题的假设阶段上,概念的界定不清,操作化设计的不精确,会引起( A )缺乏。

A.表面有效性 B.准则效度 C.结构效度 D信度 21.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

A. 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 D.分析文献 E.整理文献

22.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BC)。 A. 课题的选择、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B.探索性研究 B. 调查方案设计 D.实地调查 E.资料的审核与校正

A. 问答题:类型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E配额抽样 23. 抽样调查得一般步骤有(ABCDE )。

A. 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评估样本

24.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 A)。

A. 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C.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D.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抽取样本 25. 多阶段抽样是指将(D )抽取样本。 A. 总体单位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 总体单位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C. 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D. 抽取样本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26. 偶遇抽样是指( D)。

A.将总体单位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将总体单位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B. 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C. 向碰巧遇见的行人或其他人进行调查

27. 抽样调查中的单阶段抽样的基本形式有( ABCD)。

B. 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E.配额抽样 28. 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DE )。

A. 类型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配额抽样 E.偶遇抽样 29. 封闭式问卷答案设计的类别有(BCDE )。 A. 自由回答 B定类性问题的答案设计

C定序性问题的答案设计 D定距问题的答案设计 E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 30. 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 )。

A. 调查问卷的题目 B调查与填表说明信 C问卷的主要内容 C. 调查实施情况记录 E调查问卷的结论 31. 访谈法的优点有( ABCD)。

A. 灵活性强 B回复率高 C适用范围广 D控制性较强 E常受环境因素影响

32. 个别访谈的一般程序有(ABDE )。

A. 进见 B建立融洽关系 C发现被访人的缺点 D正式访谈 E告别

7

33. 集体访谈要注意的问题有( ABDE)。

A. 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表 B参加人数不宜过多 C参加人数较多为好

D.控制被访者相互影响 E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

34. 观察法是指通过(C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A. 问卷形式 B面谈口问的形式 C人们的感觉器官形式 D搜集文献 35. 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AC )。

A. 全方位原则 B局部观察代替全面调查 C求实原则 D真伪不分地去观察

E.消极的观看

36. 从研究者的观察方式来划分,观察法可分为( B)。

A. 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B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D.隐藏观察和非隐藏观察

37. 文献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骤是(CDE )。 A. 确立假设命题 B抽样调查搜集资料 C文献摘录 D分析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的

关系 E说明主题

38. 试点调查法的程序是( ABE)。

A. 试点前的准备 B试点过程中的控制 C资料的搜集 D资料的判断 E试点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39. 试点调查法的特征有( ABCD)。

A. 实践性 B代表性 C动态性 D综合性 E静止性 40. 会议调查方法的特点有( BCDE)。

A.实践性强 B灵活性强 C有效程度高 D综合性强 E可控性强 41. 资料整理的合格性标准是指( B)。

A. 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有效度的资料 B. 资料必须具有可比性 D是条理化系统化的资料 42. 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A )。

A. 信度审核 B效度审核 C资料校正 D资料分类 43. 资料整理的标准有( ABCDE)。 A. 合格 B真实 C可靠 D准确 E完整 44. 资料整理的真实性标准是指(A )。

A. 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的有效资料 B. 资料必须具有可比性 D条理化系统化的资料 45. 资料整理完整性原则是指(D )。

A.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有效的资料 C. 具有可比性的资料 D能反映客观事实全貌的资料 46. 文字资料分类整理的原则是( D)。

A. 前分类法和后分类法 B确定客观情况的逻辑关系

B. 汇编后的资料的完整与系统 D穷举与相斥,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47. 资料整理的步骤有( ABCDE)。

A. 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 B对资料进行审核 C对资料进行分类 C. 对分类后的资料汇总 E资料整理的结果的显示

8

48. 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BC)。

A.识别属性 B归类 C要素分析 D集中量数 E离中量数 49. 资料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AB )。

A. 集中量数 B离中量数 C相关分析 D回归分析 E理论分析 50. 集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ABC )。

A. 平均值 B众数 C中位数 D异众比率 E四分位差 51. 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是(BCD )。

A. 获得资料 B了解整体资料,进行总体思考 C发掘个体资料,展开分类资料

D. 运用全部资料论证中心问题假设 E资料整理结果显示 52. 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ABCDE)。

A. 因果分析法 B归纳法 C辩证分析法 D比较分析法 E演绎法 53. 调查资料分析的类别主要有(CDE )。

A. 优点分析 B缺点分析 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E理论分析 54. 集中量数是指(A )。

A. 体现数据的集中趋势 B体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B. 体现事物之间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D体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5. 离中量数是指(B )。

A.体现数据的集中趋势 B体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C. 体现事物之间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D体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6. 调查报告的种类有(BCDE )。

A. 搜集资料型 B.概况调查报告 C.专题调查报告 D.理论研究型报告 D. 实际建议型报告

57. 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BCDE )。

A. 确定调查报告主题 B.取舍资料 C.拟定提纲 D.撰写报告 E.修改报告

三、名词简释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以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和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它是一种观点,表达了一种哲学,或者就是表达丁一种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第三,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说,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社会现象实际是什么样的。它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种基本类型和基础性研究。

3.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不仅要了解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分析和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也就是说,解释性研究是对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是通过理论抽象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它是对社会现象产生原因本质的研究和认识。

9

4.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预测性研究主要关心事物未来怎样。这种研究类型难度较大,它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预测未来。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必经的—个先期调查研究阶段。预测性研究结果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一种事物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

5.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横向研究类型也有多种形式。比如时点调查,即在同一时间对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序调查也可以在一段较短时间间隔内进行横向调查。 6.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这种研究类型至少要了解在该段时间内两个以上或多个时点的情况。纵向研究在了解第一个时点情况之后,仍需对第二个或第三个时点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也就是说,纵向研究是从较长时间内来研究某一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 7.趋势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何。趋势研究多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方针等方面的事实根据。

8.同期群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期群研究多用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种事物或某种人员的成长变化历程。

9.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类型多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或地位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

10.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定性研究类型主要运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或者定量困难的对象研究,或者研究某些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

11.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定量研究类型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2.变量:所谓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13.命题: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是一种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或观点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结论是由一些观点所组成,这些观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判断,从调查研究角度讲则;是一个一个的命题。经过大量的调查,取得丰富的资料;经过研究分析之后,概括出的主要观点,这种观点的表述就是命题。

14.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在调查研究中,假设也叫做假定、设想或估计。它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初始阶段,调查者对调查要能得到的结论所作的一种初步的假定、或是设想或是估计。假设的主要作用是:使调查者根据假设的结论去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清楚地明确应该搜集什么样的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