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预测试题2020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二)(解析板) 下载本文

2020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二)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9·陕西咸阳市模拟(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3

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2=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

T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mv2

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F=,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r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2πr

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

T线速度定义式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B 【解析】

r3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2=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通过研究

T行星的运动数据推理出的,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故A错误;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mv2

引用了公式F=,这个关系式是向心力公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r2πr

故B正确;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这个关系式不是匀速圆周运动的线

TΔx

速度定义式,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定义式为v=,故C错误;通过A、B、C的分析可知D错误.

Δt

15.(2019·四川德阳市第三次诊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37Cs→137Ba+x,可以判B.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37 55Cs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55 56

断x为电子

C.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一定失去一个电子

D.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

+2m2-m3)c2

【答案】C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结合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

137

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137 55Cs→ 56Ba

+x中,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z=55-56=-1,所以x为电子,故B正确;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

142能方程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α粒子,核反应方程为211H+20n→2He,释放的能量是ΔE=Δmc=(2m1+2m2

-m3)c2,故D正确.

16.(2019·山东泰安市5月适应性考试)如图1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光滑定滑轮悬挂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OO′段水平,O、O′间的距离为1.6 m,绳上套一可沿绳自由滑动的轻环,现在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图中未画出),平衡后,物体上升0.4 m,物体未碰到定滑轮.则钩码的

质量为( )

图1

A.1.2 kg B.1.6 kg C.2 kg D.2

kg 2

【答案】A 【解析】

重新平衡后,绳子形状如图:

设钩码的质量为M,由几何关系知: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53°,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mgcos 53°=Mg;解得:M=1.2 kg,故A正确,B、C、D错误.

17. (2019·湖南邵阳市二模)如图2所示,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1,P点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正电荷粒子以相同的速率从P点射入磁场区域,速度方向沿纸面内的各个方向.这些粒子射出磁场区域的位置均处于磁场边界的某一段圆弧上,这段圆弧的弧长11

是磁场边界圆周长的.若只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2,结果相应的弧长变为磁场边界圆周长的,不计粒

63B2

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等于( )

B1

图2

A.3 B.31

C. D.2 32

【答案】B

【解析】

当磁感应强度为B2时,从P点射入的粒子与磁场边界的最远交点是轨迹上直径与磁场边界圆的交点,即∠POM=120°,如图所示:

所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2=Rsin 60°=确.

18.(2019·甘肃省最后一次联考)已知篮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篮球与地面碰撞后以大小为v0的速度竖直弹起后到再次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以v表示篮球的速度,t表示篮球运动的时间,Ek表示篮球的动能,h表示篮球的高度,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mvmvB23

,同理可知,r1=Rsin 30°=,解得:=,故B正qB2qB1B13

【答案】BD 【解析】

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空气阻力越来越小,由mg+F1=ma,可知其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变化越来越慢,速度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下降过程中,v越大,阻力就越大,由mg-F1=ma,可知加速度就越小,故A错误,B正确;上升过程中,h越大,v越小,阻力就越小,合力就越来越小,Ek-h图线切线斜率越小,下降过程中,h越小,v越大,阻力就越大,合力越小,所以Ek-h图线切线斜率越小,故C错误,D正确.

19.(2019·重庆市5月调研)把一小球从某一高度以大小为v0的速度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仍为v0,方向竖直向下,则该运动过程中( )

A.小球做平抛运动 B.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C.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不变 D.小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功为零 【答案】BD 【解析】

若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A项错误;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小球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于v0,故B项正确;小球刚抛出时,速度方向水平,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0,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P=mgv0,故C项错误;据动能定理11

可得,该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功W总=mv02-mv02=0,故D项正确.

22

20. (2019·山东泰安市3月第一轮模拟)如图3,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D为AC的中点,∠A=30°,A、B、C、D四点处的电势满足φA=φC,φB=φD,点电荷Q在A、B、C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