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牦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4)固体废物

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废弃物。 (5)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①扬尘影响因素与污染控制措施

在棚圈建设过程中,取土时规定修建户只能从定点的地方取土,取木料时进行定量、定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使项目建设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②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排水沟,造成堵塞。施工现场要求严格规定排水去向,严禁污水遍地横流。

7.3 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功能为黄牛养殖。运营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 水污染主要是养殖清洗、生活污水。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办公、生活垃圾及粪污。 运营期内的环保处理方案如下:

(1)本项目牛场卫生有专业人员打扫,牛粪及时清理,在牛场禁止随地扔垃圾,垃圾入池,定期运转出场,保持院内清洁卫生。尽量减少噪音,对产生噪音的装置安装消声设施,控制在85分贝以下。

(2)对牛舍每天清理,消毒,除蚊虫害。牛舍内应干燥,冬暖夏凉,地面

29

牦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应保温,不透水、不打滑,且污水、粪尿易于排除舍外。牛床上可铺设垫草或木屑,保持干燥,减少蹄病。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保证牛的身体健康。

(3)为预防疫病,所有黄牛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的检疫,检出的病牛必须宰杀、淘汰处理,通过检疫、淘汰病畜,使牛群得到净化。在引进牛时,要经过产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和健康证的牛才引进。

(5)生活废水排入污水处理池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出水管网。

(6)粪污:充分利用生物能,节约能耗,化害为利,无二次污染。物料中有机物在氧化作用下与好氧菌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使堆肥物料自然产生高温,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均能保持55℃以上的高温。这种生化反应过程不需施加任何燃料。微生物使小分子有机物分解,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稳定化,生成有机肥料同时还达到物料干化的目的。好氧发酵过程不产生甲烷等厌氧气体,产生较小的臭味,由于持续高温,杀死病原体和杂草种子,彻底无害化。这种处理后的物料在细菌学上是无害的,它符合国际消毒标准并且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肥料应用在农业中。欧洲和美国处理工艺数据表明,经好氧发酵处理后,可转变为优质的、适应性强的生物有机肥。

高温发酵生物过程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料,由于物料中富含N、P、K等营养物质,在好氧菌作用下稳定熟化,易于植物和农作物吸收,产品可作园林绿化营养土、垃圾填埋厂回填土或建材原料,如重金属符合农用标准,可进行农业使用。

(7)该项目的声源为铡草时机器的声音,噪声强度在90分贝左右。安装减震基础加装消声罩,并定期校正运转零部件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可有效减少噪音,

30

牦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不会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通过以上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7.4 病死耗牛的无害化处理

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耗牛养殖场户应对病死的耗牛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掩埋、焚烧、化制、发酵等。因耗牛个体较大,深埋是对耗牛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掩埋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1)选择地点

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基地南侧山脚下,应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草原及交通要道,避开岩石地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影响农业生产,避开公共视野。

(2)挖坑

坑的大小取决于所需掩埋耗牛的大小,一般耗牛尸体要求:坑长2.5米、宽1.5米、深2米。

(3)掩埋

坑底处理:坑底撒上生石灰,每平方米在0.5至2公斤左右,量可以根据尸体的大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量的增减。

尸体处理:尸体应该先用10%的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作用2小时。 入坑:将其处理过的动物尸体投入坑内,使之侧卧(最好采用柴油对耗牛尸体进行焚烧),并将污染的土层和运送尸体有关污染物如垫草、绳索、饲料、少量的奶和其他物品等一并入坑。

掩埋:先用40厘米的土层覆盖尸体,然后再放入约2至5厘米厚的石灰粉,

31

牦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然后掩埋,平整地面,掩埋覆土不要太实,以免腐败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

场地检查:确认是否有尸体及污染物暴露在地面外。 (4)注意事项

① 切忌直接将石灰覆盖在尸体上,因为在潮湿的条件下熟石灰会减缓或阻止尸体分解。

② 掩埋坑底应高出地下水位1.5米以上,要防渗、防漏。覆土厚度不少于1-1.2米。

③ 掩埋后,在掩埋处设置警示标识。

④ 掩埋后,第一周内应每日巡查1次,第二周起应每周巡查1次,连续巡查3个月,掩埋坑塌陷处应及时加盖覆土。

⑤ 掩埋后,立即用氯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药对掩埋场所进行1次彻底消毒。第一周内应每日消毒1次,第二周起应每周消毒1次,连续消毒三周以上。运送尸体的车辆及掩埋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消毒,以免疾病传播。

32

牦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8.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8.1.1 主要隐患部位

本项目属于公共建筑建设工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隐患为废气、废水、废渣。建筑行业被国家列为五大高危行业之一,产品固定,作业流动,人员密集,劳动强度大,建筑施工多为高出作业、露天作业、交叉作业、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安全意识较差。

8.1.2 有害位置种类及危害性分析

本批项目可能存在消防、强弱电、配电房等有害位置,此项工作应由工程技术人员、监督人员、设施使用与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协商完成,要以可能发生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事件为借鉴,以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危害分析:

1)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因素,上岗人员未按要求培训,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按规定方法操作等。

3)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劳保防护用品不足或质量缺陷、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8.2 安全设施

为维护周边的正常秩序,保障周边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设方应采取以下安全保卫措施:

1)建设方成立保卫机构,负责建设地点和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将安全保卫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并成立相应的群众保卫组织。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