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上海市实验学校 下载本文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再次走进我们度过青葱岁月的母校,回到求知历程的起点,我们欣喜地发现母校正和着时代的脚步大步迈进着,校园变大了,同学更多了,到处孕育着蓬勃向上的力量。虽然环境变了,但新的校区对我们来说却并不陌生,因为这里不变的是老师谆谆的教诲和同学们飞扬的青春。

离开实验学校以后,我们的选择各有志向,我们的人生各呈缤纷。但正是十年的实验生涯,赋予了我们受益终身的知识和能力,塑造了我们共同的品格和精神。每当我们自信与从容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每当我们的名字出现在精英如林的年级榜首,每当我们代表中国学生站在国际竞赛的领奖台上,我们都会满怀感激地回顾中学时代,是学校“攀登”的校训带给了我们一种永不变更的信念和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攀登的意义在于执着追求,勇不言败,更在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在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两年后,我们获得了赴法攻读硕士双学位的机会。在法国留学的两年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法教育体系的不同。在法国,高等教育分为两种。一般高中生毕业以后,就可以进入普通大学学习。但是他们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方式,大学生每年都要经过严格的淘汰考试,不能通过的学生必须留级甚至退学,因此最后能够顺利毕业的学生寥寥无几。另一套体系,就是我们就读的“大学校”,分工校和商校两类。凡进入工程师大学校的学生,都必须经过两年艰苦的预备班学习,然后经过类似中国高考的选拔考试,才能被顶尖的大学校录取。法国同学们称他们的预备班学习是彻头彻尾的鼹鼠生活。所谓鼹鼠生活,就是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一待就是两年,这和中国的大学备考相比有过之而不无及。但正是这两年的勤奋学习,使得他们的数理化知识达到了很大的深度和广度。

他们不仅基础扎实,更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他们在推理论证时有条不紊,他们的上课笔记层次分明。初看似乎是花花绿绿,全是彩笔的涂抹,但细看之下,不同的颜色标记出了不同的层次和重点。

如果说课堂上体现出的是学生们理性的智慧,那么课余活动中体现的则是他们感性的光芒。马术、热气球、岩洞探险、越洋航海、泡沫晚会…这些只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中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发挥个性的空间和沟通交流的网络。

然而,让我们感触最深的还是法国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大学校奉行的是多学科的通用工程教育模式,工程学的多个方向都有所涉略,但所学不深。可就是这些学业不“精”的学生,创造出了法国为之骄傲的埃菲尔铁塔、TGV高速列车和协和飞机。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底子厚以外,应该归功于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在大学校的学习安排中,除了基础课程外,学生还必须完成为期一年半的系统项目开发。从项目的立题创意,寻求技术资金支持,到系统设计开发和最终完成产品,都是5-6个学生为一组独立完成。我的项目组完成的是一种智能家庭电器的开发,涉及电子、机械、生物等多门学科。你们可能会问:“什么都不懂怎么办?”没关系,自己查资料,向身边的老师请教,寻找专业人士解答,在实践中摸索,在失败中前进。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能力,是一种快速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新时代“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其实,只要学会了如何学习,再拥有实践创新的能力,无论在将

来的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举重若轻,走向成功。

如果说扎实的基础,活跃的思维和全面的能力是大学校教育的重点,那么回想在实验学校的岁月,其实这同样也是我们获益最多的地方。我们在实验学校接受了知识和人生的启蒙,我们也许记不清课程本身的内容,但我们获得了理性的思维方法、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视社会的角度,我们学会的是如何面对挫折和挑战,多方面地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我们在实验学校开拓了多维的视野。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参加田径队、民乐队,以及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这样全面的素质教育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培养了我们广泛的兴趣和组织沟通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亲爱的学弟学妹,珍惜你们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学校已经为我们搭起了成长的阶梯,但走到顶端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努力。

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无论我们成功与失败,我们的每一个成长,我们的每一分进步,都与亲爱的母校息息相关!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是我们此时此刻最想表达的心情。是陆永刚老师引领我们走上竞赛之路,是王初宪老师帮我们打开了数学之门,是朱镇老师熏陶了我们的文学修养,是周景文老师让我们在外语的天地游刃有余。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对我们多年的悉心培养,并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