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 下载本文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

湖北华图 徐世勇

在公务员国考笔试科目行测的言语模块中, 2014-2016年这三年,主旨概括题平均每年考4道,在言语模块中占比10%,次于逻辑填空和意图判断题,虽然不是出题最多的题型,但因为它是整个言语大厦的基石,所以它仍然是重要的题型。此外,由于它和主旨概括题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在选择时,考生们有时会犯迷糊。因此,对于主旨概括题,大家要想从此高枕无忧,就必须认真把握以下内容。

一、判断标志

通过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快速判断一道题目是否是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所示: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这段话的主旨是...... 这段话的主题是......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总之,如果提问方式里出现了上述加粗词语中的某一个,又没有同时出现表示猜测意思的词语(比如意在、想(要)、推出、希望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把这类题目归之为主旨概括题。否则,我们就把它归之为意图判断题。

二、正确选项的特征

(一)分分结构(无重点句)的文段,能全面概括文意的选项即为正确选项,这点与意图判断题相同。

【例1】黄种人倾斜的凤眼可能与亚洲中部地区多风沙有关,因为这种结构可以保护眼睛;就像白种人的头发呈亚麻色,还有点透明,这样容易使头皮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从而适应高纬度地区的严寒;黑人的头发更黑更卷,则有利于阻隔太阳光带来的热量,保护大脑。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要内容是( )。 A.各色人种的外表特征 B.各色人种外表特征之间的差异 C.人类的长相保护着人类自己 D.人类的外表特征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解析】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是分分结构(无重点句),由三个分句构成,每个分句都说明某种人种的外表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选项D是对文意的全面概括,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其余三项都没有提到人类的外表特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联系,都不是对文意的全面概括,都应该排除。 (二)非分分结构(有重点句)的文段,其正确选项为重点句的同义替换项 【例2】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解析】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为非分分(总分)结构,首句“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为重点句,B项是对它的同义替换,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文段重点句的主体为“(儿童图书)作家”,A项主体为“目的性”、C项主体为“儿童图书”,都与重点句主体不一致,都应该排除。D项主体虽然与文段一致,但其中的“市场需求”在重点句中没有体现,并不是重点句的同义替换项,也应该排除。

【例3】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解析】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为非分分(分总分)结构,“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为重点句,D项是对它的同义替换,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其余三项均未同时提到“网络写作”和“人民写作”这两个主体,都不是重点句的同义替换,都应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