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

4.1选址原则

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与实际相结合,恪守“一切为了安全”和“一切为了环保”的检测宗旨,努力向“车辆检测首选目标”的向不断前进,把检测中心办成技术先进,设施一流,信誉良好的检测中心。

⒈以总体规划为基础,坚持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⒉项目选址,必须相关标准的选址要求。

⒊充分考虑项目区自然环境,强调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项目区环境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 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⒍项目地点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

4.2 选址条件

⒈气象概况

项目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集中的特点。由于本区处于中纬度偏南位置,形成气候上的某些过渡特征,春夏日照长,秋冬短,冬夏温差较显著。。

其降雨季节为5~8月,年平均降雨量1410mm,春末夏初为梅雨期,多阴雨天气,6~8月降雨比较集中,降雨量占全年的1/3左右,为防洪季节。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13°。年平均湿度为75%,最低为68%,最高为80.5%。全年的主导风向和风频分别为E14和SE10,全年的平均风速为2.4m/s,年蒸发量为1629.66mm。

⒉抗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区有关资

专业资料

.

料,场区无活动性断裂通过,不存在发震条件,地震危害主要来自围震源的波及。场区所在位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期为0.35s,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4.3 选址案

机动车检测中心拟定于xx区区域,该区域属市城郊结合部,目前城市道路、水、电供应系统都已基本到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⒈该选址符合xx副城城市长远规划,项目兴建既满足现在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⒉该建设地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供电、给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⒊选址地点围无工业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专业资料

.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案

5.1建设规模及指导思想

项目由xx市xx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事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新视角、新思路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出促进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为生产、生活出行提供便捷、快速、经济、可靠的运输通道,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本次项目建设案遵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设备配套、便快捷”的要求。

新建机动车辆检测车间、办证(办公)大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外观检视车间、试车道路、驻车坡道、淋雨试验台、转弯试验场、附属设施、调修车间及调修停车场等相关的配套设施、检验设备等。

5.2机动车安全及环保检测中心 5.2.1 检测中心的设计原则

1.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检测站是利用现代技术,使用不解体的法,让车辆快速通过检测设备仪器即完成检测、诊断工作,故车辆检测过程是一个快速运转的流水线作业过程。对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及其发展状况,汽车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体现,车辆的拥有量及增长状况等因素,是确定检测站的规模的重要依据。

2.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原则和要求

检测站是一个一次性投入大,长期见效的工程,其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建设相吻合,符合城乡发展规划思路。交通应安全、便,由于进出检测站的车辆较多,不宜规划在人口密集区和车辆流量较大道路不畅的地段。

3.应有利于检测站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资料

.

在检测站建设时,应充分满足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同时应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场地、检测车间、设备、设施和控制系统应留有扩展的空间,以保证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更新时用较少的投入或不投入就能满足要求,使检测站能持续有效的运行。

4.合理利用资源

在检测站建设时,应充分根据现有的检测业务和今后能够开展的其他业务,进行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厂房的合理布局,作到功能齐全,组合便,以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汽车检测任务的要求,使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2.2项目建设引用标准

项目建设引用标准及规如下:

1.《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4.《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94);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房屋部分);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 8.《建筑照明设计规》(GB50034-2004);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10.《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 12.《室外给水设计规》(GBJ13-86)1997版; 13.《室外排水设计规》(GBJ14-87)1997版;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1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7993-2005);

专业资料

.

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

5.2.3检测中心特点

1.总体布局是以办证大厅为中心。办证大厅与检测车间呈倒“L”形,这样布局可以将检测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再设置车辆进出站两道大门,使进入检测站的车辆有序行驶,检测流程清爽明朗。

2.根据当地的车辆保有量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设计检测纲领为50000辆次/年,检测站所需占地面积为35亩(23333.34 m2),其中建筑面积17720㎡,检测车间1760㎡、办证大厅(含综合楼)1600㎡、外观检视车间1000㎡、停车场3720㎡、试车道2840㎡、其他试验场1800㎡、宿舍食堂2400㎡、厂区道路2600㎡、环保消防工程、供水设施和厂区绿化亮化。

3.根据检测纲领,车间设置大车线(5工位)、小车线(6工位),并考虑车间与围建筑物的匹配,所需车间尺寸为60x(6+6+8)m。在车间进口处设置汽车废气、动力性、经济性检测工位,减少了车间的废气和噪音污染。在距车间进口18米处设置两道侧门,二级维护及安全检测车辆从侧门进入,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该站能从事营运车辆技术等级检测、车辆维修检测、安全检测及接受交通、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和司法机关等部门、机构的委托项目的检测。

4.在总体规划中按检测车辆长度12米宽度4米计算,检测车辆流程按图中箭头所示,使车辆在站任一个区域都能安全畅通行驶,不会发生调头、会车和检测工作相互干涉现象。

5.停车场分为待检、已检和调修三类,以办证大厅为分隔线,使各类车辆停放有序,不会发生混乱。各类停车场面积由检测纲领决定,保证了检测的有序进行,不会发生拥堵和瓶颈现象。

6.试车道路设置在车间后面,且试车向与室检测向一致,不会出现交叉和会车现象,同时在试车道路尽头设置驻车坡道,保证了试车安全。

7.水、电、气等辅助设施集中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且远离工作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