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期末测试二 下载本文

期末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20分) 1.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 )。

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 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工业企业正确划分各月费用界限,应防止以下错误作法 ( )。 A.乱挤成本和少计成本 B.人为调剂各月产品成本 C.人为调剂完工产品成本 D.在各种产品之间任意调整成本

3.某企业6月份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为300000元,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为100 000元,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为70 000元,那么7月份该企业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元。

A.400 000 B.330 000 C.300 000 D.230000 4.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在( )。 A.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分配 B.各受益单位之间分配 C.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分配 D.受益的各基本车间进行分配 5.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其年度计划分配率是( )。 A.在年度开始前确定的 B.在本年度生产过程中确定的

C.在年末确定的 D.根据各个月份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的

6.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测定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为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

A.45000元和11 250元 B.40000元和16 250元 C.34 298元和21 952元 D.45000元和11 520元

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 )两者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 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C.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

D.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

1

8.副产品是指( )。

A.企业的一种主要产品 B.各车间的半成品 C.企业各车间的月末在产品

D.企业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的非主要产品 9.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因素有( )。 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的种类和规格 D.产品数量

10.产成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是( )。 A.产品成本差异 B.材料成本差异 C.材料数量差异 D.材料价格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本题10分) 1.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 )。 A.材料定额消耗量 B.材料定额费用 C.产品体积 D.产品工时定额 E.生产工人的工资

2.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是因为( )。 A.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发生制造费用较少 B.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销售产品 C.为了简化校算工作 D.没有必要

3.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完工产品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很小,先完工的产品可以按下列( )成本计价从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出。

A.按计划单位 B.按定额单位

C.按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 D.按实际单位

4.计算和分析脱离定额成本差异主要包括( )。 A.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2

B.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C.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D.管理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5.采用连环替换分析法时,确定各因素排列顺序的一般原则是( )。 A.先算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后算质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B.先算实物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后算价值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C.先算分子因素变动的影响,后算分母因素变动的影响 D.先算实际数,后算计划数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10分)

( )1.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 )2.企业报销职工医药费、支付的福利补助费、发放的退休金等对职工个人支付的款项,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 )3.辅助生产车间成本结算采用一次交互法时,“交互单位成本=本车间费用÷该车间的全部劳务量”。

( )4.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也有一部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单独核算,又不专设成本项目,因此,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 )5.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小,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其他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 )6.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 )7.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 )8.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时,其产品的实际成本应该等于“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定额变动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 )9.一般而言,材料的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材料的数量差异,应由负责控制用料的生产部门负责。

( )10.会计报表按其报送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两类.成本报表属于内部报表,不再对外报送。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2.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3

3.成本报表作为对内报表,与对外报表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五、计算及账务处理:(共3小题,每题15分)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由三道工序制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其中:第一工序工时定额为8小时,第二工序工时定额为16小时,第三工序工时定额为16小时,各道工序在产品加工程度均按50%计算。本月甲产品完工200件,各工序在产品数量:第一工序40件,第二工序20件,第三工序60件。月初在产品及本月生产费用累计为:原材料费用3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13000元,制造费用6500元。

要求:1)分工序计算完工率。 2)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3)计算费用分配率

4)计算分配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5)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2.某工业企业第二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976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丙产品1200件,丁产品10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丙产品6小时,丁产品5小时。10月份实际产量为:丙产品150件,丁产品1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10900元;“制造费用”科目月初余额为200元。

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2)计算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3)编制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3.某企业生产C产品,本期实际产量为2400件,本期实际耗用甲材料12250 kg,该批材料实际成本为66150元;本期实际耗用工时为19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为83600元。每件产品耗用甲种材料标准用量为5 kg,甲材料价格标准为6元/kg;耗用工时标准为8小时,工资率标准为4元/小时。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为20000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8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总额为52000元

要求:(1)计算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3)分别运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各种差异。

4

期末测试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20分) 1.C 2.B 3.B 4.A 5.A 6.D 7.B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本题10分) 1.AB 2.ABC 3.ABC 4.ABC 5.AB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10分)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场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1)有利于进行本量利分析。 2)有利于正确的进行短期决策。

3)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和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

3.1)编制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因而内容跟遇有针对性。 2)成本报表的种类、内容和格式有企业自行决定,更具有灵活性。 3)成本报表作为队内报表更注重时效。 五、计算及账务处理:(共3小题,本题15分) 1.(15分) 1)完工率的计算:

一工序完工率=8×50%÷40=10% 二工序完工率=(8+16×50%)÷40=40% 三工序完工率=(8+16+16×50%)÷40=80% 2)约当产量的计算:(3分) 一工序约当产量=40×10%=4 二工序约当产量=20×40%=8 二工序约当产量=60×80%=48 3)费用分配:

5

原材料分配率=32000÷(200+40+20+60)=100 工资费用分配率=13000÷(200+4+8+48)=50 制造费用分配率=6500÷(200+4+8+48)=25 完工产品应承担的费用=200×(100+50+25)=35000 在产品=60×(100+50+25)=10500 4)借:库存商品 35000 贷:基本生产成本 35000 2. (15分)

1)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200×6=7200 丁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000×5=5000 2)年度计划分配率=97600÷(7200+5000)=8 丙产品本月的实际工时=150×6=900 丁产品本月的实际工时=100×5=500 3)甲产品本月应承担的制造费用=900×8=7200 乙产品本月的实际工时=500×8=4000 4)借:基本生产成本——丙 7200

——丁 4000

贷:制造费用 11200

3.(15分)

1)甲材料的单位实际用量=12250/2400=5.104 甲材料的单位实际价格=66150/12250=5.4 甲材料的价格差异=(5.4-6)×12250=-7350 甲材料的用量差异=(12250-2400×5)×6=1500 2)实际工资率=83600/19000=4.4

人工工资率差异=(4.4-4)×19000=7600 人工效率差异=(19000-2400×8)×4=-800 3)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48000/20000=2.4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52000-48000=4000 能力差异=(20000-19000)×2.4=2400 效率差异=(19000-2400×8)×2.4=-48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