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教案 下载本文

军人为什么不能常回家看看

授课目的:通过教育,使官兵进一步能够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

授课要点:1、常回家看看体现了父母亲情儿女孝心是人之常情 2、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常回家看看 3、把孝心转化为安心军营立足本职的动力 授课内容: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中央电视台99春节文艺晚会推出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响彻大江南北,深受人民欢迎。《常回家看看》的确是一首好歌,它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养老、扶老敬光的优秀品德;唱出了中华儿女想念亲人,渴望亲情的良好愿望,也唱出了父母长辈们对儿女晚辈不期待与祝福。对于常人来说常回家看看,自然无可厚非。儿子绕膝床前尽孝天伦之乐那的确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那么,对于我们身穿国防绿担负保家卫国特殊使命的军人,常回家看看到底适不适合呢?

今天,我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谈一谈。

一、常回家看看体现了父母亲情儿女孝心是人之常情。 中国素以礼仪之帮着称于世。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不孝为先”的说法。我国历史上也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的生动事例。其中成语故事“卖儿养母”最为大家所熟悉。这个故事说得是古代有一孝子,家境十分贫寒,一年大旱,田中颗粒无

收,他把家中仅有的一点余粮留给年迈的老母吃,可老母疼爱活泼伶俐的小孙子,她又把这些粮食给小孙子吃,宁可自己挨饿。这位孝子为了让母亲吃饭,一咬牙背着老母偷着把自己的儿子卖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但故事中孝子的孝心确实令我们后人十分感动。

儿女都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孝敬父母实乃天经地义,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等自然规律各种原因,人们不可能在父母身前膝后守护一生,寸步不离,50%以上的人长大后,都不能同父母居住在一起。而儿女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远行的孩子。父母对子女的感情,的确象孟郊在《游子吟》中写的那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归来迟。父母对子女的期盼也的确象歌中所唱的,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图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这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讲到这里,我不仅又想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熊岳的望儿山,大家都熟悉,可能有很多首长和同志们都去过,也曾被那位善良的母亲的盼子之情感染过。故事说的是儿子出海打鱼,三日未归,老母亲心急如焚,最后爬到山顶眺望儿子归来的航标,她就这样伫立着,哭干了眼泪,哭瞎了眼睛,也没有看见儿子的踪影,最后化成一蹲石像。这个故事是可以让我们看出天下所有父母的舐子之情。正象一位诗人说的那样:你就这样伫立着,伫立着,千百年来,把对儿女的思念站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能把自己的满腔的爱,乃至自己

的生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自己的子女,那么,作儿女的,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尽尽自己的孝心,给父母一点扶慰更是人之常情。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传统道德素来倡导尊老敬贤。现阶段,我国宪法又明确规定,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说到这里,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每年春节为什么总是出现客运高峰期的原因。逢年过节,作儿女的都想回家看看。尤其是“中秋”、“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使是远隔万水千山,漂洋过海,也要赶回家团聚。

军人也是人,军人最懂得爱的真谛。军人的情感与常人相比,更加丰富细腻、真挚、热情、奔放。常回家看看,在父母膝前尽尽孝心,合家团圆既是普通百姓的心愿,也是我们军人的心愿,那么,我们能不能象歌中所唱的那样,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呢?这正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常回家看看。”

二、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常回家看看。 (一)我们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决定了我们不能常回家看看。

“抵抗侵略,保卫祖国”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神圣职责。国无防不立,家无丁不安。仗可以千年不打,国不可一日无防。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是同我们军人的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有的同志觉得,现在是和平时期,军队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紧张,杯弓蛇影大可不必,常回家看看也未尝不可。孰不知,和平的表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