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下载本文

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习语。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翻译者只有在熟悉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同时,又熟谙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最大限度地完成与原文的交换。本文论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英汉习语 中西文化差异 翻译 一、引言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本文所说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并且习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源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二、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

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但偶尔也有类似的,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近年来也有用“花钱如流水”来表达此意。 2.习俗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龙”是华夏民族尊崇的图腾形象,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现在称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又引申为高贵、吉祥等褒义。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我国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上那条龙形的china字样便是最好的例证。而dragon在英文中,最早出现在英雄史诗beowulf中。在诗中dragon是一个替魔鬼看守宝藏的凶猛怪物,是巨大、长翼、蛇

身带鳞的邪恶凶悍的形象,是魔鬼的化身、罪恶的象征。 3.宗教信仰方面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英语中有些习语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 to hell(下地狱去)等,而我国是一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

4.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价值观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词语表现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幸福靠自己)等。这种西方“海洋民族”思想与中国的“农耕民族”崇尚社团价值至上、无我精神是大相径庭的。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公无私”。群体取向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不愿引人注目,因而产生了“树大招风,人大惹议”、“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说法。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