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全三生化名解
1.模体:是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其中一类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一个模体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的功能。
2.等电点:在某一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呈电中性,此时该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还包含二硫键。
4.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主链骨架中若干肽单元,各自沿一定的轴盘旋或折叠,并以氢键为主要次级键而形成的有规则或无规则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蛋白质二级结构一般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于氨基酸残基侧链R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或折迭而形成的特定构象。也就是整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或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包括氢键、盐键、疏水键以及范德华力等。此外,某些蛋白质中二硫键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之间彼此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空间构象。主要稳定因素:氢键、离子键。
7.分子病: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导致的疾病。
8.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9.变构效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
10.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值、有机溶剂和尿素等)的作用下,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氢键和碱基堆积力被破坏,形成无规线团状分子,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改变。
11.Tm值:通常将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量一半时的温度称熔解温度,用Tm表示
12.Km值:米氏常数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13.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一同三不同)
14.酶的别构调节: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非共价可逆结合,引起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方式称酶的别构调节。
15.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在其他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共价结
1 / 4
2013级全三生化名解
合,同时又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去掉已结合的化学基团,从而影响酶的活性,这种方式称酶的化学修饰。
16.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就是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残基上某些基团构成的特定的空间构象,是酶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其催化作用的部位,所以一般处于酶分子表面或缝隙中。
17.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分泌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处于无活性状态,这种无活性额酶前体称作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变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18.核酶(ribozyme)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RNA。其功能主要是切割RNA,其底物都是RNA分子。因而从功能上讲也属于核酸内切酶,而且具有一定的序列特异性。
19.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可分为DNA和酶RNA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0.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21.糖异生: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
22.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23.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稀酸三种多不饱和脂酸,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24.还原当量:NADH+H+和FADH2
25.递氢体:能传递氢的酶或辅酶,递氢也能递电子。
26.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线粒体内膜中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27.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8.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因脱氢、脱水等作用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能量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29.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30.P/O比值:是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二分之一摩尔氧气)所消耗
2 / 4
2013级全三生化名解
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D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31.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有: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32.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可逆的把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酸,结果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
33.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脱氢作用的结合被称作转氨脱氨作用,又称联合脱氨基作用。
34.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以及亚氨甲基等。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运载体。
35.生物转化:机体在排出非营养物质之前,需对它们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增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鸟排出,这一作用称作生物转化作用。
36.复制子:从一个DNA复制起点起始的DNA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复制子是含有一个复制起点的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37.启动子 :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开始转录的一段 DNA序列。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位,即起始部位、结合部位、识别部位。
38.操纵子:原核生物一个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序列。
39.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40.外显子:结构基因中有活性的编码区。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41.内含子:结构基因中无活性的编码区。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42.基因: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通常包括DNA编码序列、非编码调节序列和内含子。
43.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44.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45.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呈多级调控;与基因的结构、性质,生物个体或细胞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细胞内所存在的转录调节蛋白有关。
46.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按功能特性分为:启动子、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