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主要有:海德的素朴心理学、维纳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和凯利的三度理论。本文通过介绍以上四种代表理论以及归因的偏差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作简要评析。
关键词:社会认知 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一、引言
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热门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理论。它为说明、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认知的代表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F.Heder)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区分了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如环境、他人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等。他认为行为观察者在对因果关系进行素朴分析时,试图评估这些因素的作用。海德(F.Heder)认为对行为的预测与行为的归因是相互联系着的。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B.Weiner)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他同意海德提出的尺度,即把原因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但他还提出了另一种尺度,把原因区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个方面。
维纳的归因模型
归因尺度 稳定的 暂时的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的 任务难度 机遇 两种尺度上的因素在归因中都是很重要的,它们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在我们形成期望或者预言某人将来的行为时,暂时/稳定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归因的内在/外在尺度同时对一种行为的奖赏或惩罚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对应推论”是人们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Davis)揭示了对应推论的程序,即先判定行为者的动机,然后由此推定行为者的品性。他们认为,当他人有某种行为时,行为的观察者就要判定这种行为是不是他人有意做出的,以及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中哪些是行为者所希求的。如果某种行为后果只是行为者无意造成的,就不能根据它来判断行为者的品性。
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Davis)还提出了几种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社会合意程度很高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大多数人都会采取的行为。另一个因素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四)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H.Kelly)的理论通常被叫作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作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景或关系(时间或形态)。这三个原因都是可能的,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 、一贯性和特异性。凯利(H.Kelly)强调了三种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三度理论。凯利又提出因果图式的概念。图式就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某种看法。人们常以图式解释特定的行为。例如,某人连续几次看了电影甲,如果我们对他的行为进行归因,就会有三种解释:1、他喜欢这部影片,2、电影很有趣,3、这几天他闲着没事。三种解释都可能是正确的,问题是确定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凯利(H.Kelly)指出,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使用了三种基本信息,即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和一贯性信息。区别性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一致性信息性人们显示关于周围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是否一致。一贯信息是人们所要了解的关于行为者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情况。
三、归因偏差
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
(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这种偏差主要是就观察者而言的,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与观察者的倾向相比,行为者很容易过高估计外在因素对已自己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作外在归因,而观察者对他人行为倾向易作内在归因。
(三)忽视一致性信息
凯利曾假定人们在归因时同样重视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三种信息。但是,事实上一致性信息所受重视的程度特别低。人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种种表现,却不大注意行为者桌位的其他人的如何行动。
(四)自我防御性归因
人们总是愿意获得成功,这种倾向也可能导致归因偏差。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可能出现另一种防御偏差,即所谓自我贬损。
四、总结
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这种“归因”较多地涉及了人们的情感和动机因素,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它并不完全遵循逻辑规则,常会发生各种偏差。
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 第四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4版 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