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超详细复习资料图文版 下载本文

实用标准文档

酶浓度(当S足够过量,其它条件固定且无不利因素时,v=k[E])、底物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

米氏常数的意义:

1)当v=Vmax/2时,Km=[S]( 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 2)是酶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征物理常数,通过测定Km的数值,可鉴别酶。

3)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E对S的亲合力愈大,Km愈大,E对S的亲合力愈小。

4)在已知Km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s]时的v,或任何v下的[s]。(用Vmax的倍数表示)

练习题:已知某酶的Km值为0.05mol.L-1

,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的浓度应为多少?

米氏常数的测定:

将米氏方程变化成相当于y=ax+b的直线方程,再用作图法求出Km。

例: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法)

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

文案大全

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酸过碱导致酶蛋白变性 ·影响底物分子解离状态 ·影响酶分子解离状态 ·影响酶的活性中心构象

温度和酶反应速度的关系: 在达到最适温度以前, 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酶是蛋白质,其变性速 度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 · 酶的最适温度不是一个 固定不变的常数

抑制剂:

凡是使酶的必需基因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叫酶的抑制剂(inhibitor) 。

竞争性抑制作用

实用标准文档

酶的变构效应

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提高或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

同工酶: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固定化酶:

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固定于高分子支持物(或载体)上而成为不溶于水,但仍有酶活性的一种酶制剂形式,称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的方法:吸附法、包埋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

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及相应辅酶

1 维生素p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 2 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3 维生素B1:焦磷酸硫胺素(TTP) 4 泛酸: 辅酶 A(CoA)

5 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6 叶酸: 四氢叶酸(FH4)

7 生物素

o8 维生素C

o9 硫辛酸

o10 维生素B12

o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o2、试比较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o异同。 o3、什么是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的意义是什么?试求

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9%时,所需求的底物浓度(用Km表示)

文案大全

4、什麽是同工酶?为什麽可以用电泳法对同工酶进行分离?同工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何应用? 5、举例说明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6、称取25毫克某蛋白酶制剂配成25毫升溶液,取出1毫升该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微克酪氨酸。另取2毫升酶液,用凯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毫克。若以每分钟产生1微克酪氨酸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计算,根据以上数据,求出(1)1毫升酶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和酶活力单位数;(2)该酶制剂的比活力;(3)1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和酶活力单位数。 名词解释

活性中心 全酶 酶原 活力单位 比活力 米氏方程 Km 诱导契合 变构效应 ribozyme 辅酶和辅基 固定化酶

四。 糖类的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另一方面,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即所谓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

糖的分类:

单糖:在温和条件下不能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寡糖(双糖):水解时每个分子产生2-10个单糖残基 多糖: 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属于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可达到数百万。

复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单糖:

植物体内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己糖、庚糖

戊糖主要有核糖、脱氧核糖(木糖和阿拉伯糖) 己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甘露糖、山梨糖)

双糖:

实用标准文档

o 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还有

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纤维二糖。

o 蔗糖是由α-D-葡萄糖和β-D-果糖各一分子按 α、

β(1→2)键型缩合、失水形成的 。它是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 。

o

o 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缩合、失水形成的。其糖苷

键型为α(1→4)。麦芽糖分子内有一个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具有还原性。

o

淀粉

o 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 。

o

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直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支链淀粉”。

o

直链淀粉中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缩合而成。遇碘显蓝紫色

o

支链淀粉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键相连,少数以α-1,6糖苷键相连,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

纤维素: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

淀粉的酶促水解

α-淀粉酶:在淀粉分子内部任意水解α-1.4糖苷键。(内切酶)

β-淀粉酶: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α-1.4糖苷键,依次水解下一个β-麦芽糖单位(外切酶)

文案大全

脱支酶(R酶):水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后留下的极限糊精中的1.6 -糖苷键。

单糖的分解代谢

细胞质: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EMP途径化学计量和生物学意义 总反应式:

实用标准文档

C+

6H12O6+2NAD+2ADP+2Pi

2CH+2NADH +2H+

34O3 +2ATP+2H2O

能量计算: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净生成 2ATP

2NADH 5ATP 或 3ATP 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

★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

文案大全

TCA的生物学意义

是有机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

是糖、脂、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和转化的中心枢纽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 是发酵产物重新氧化的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

6 G-6-P + 12NADP+

+7 H2O==== 5 G-6-P + 6CO2

+ 12NADPH +12H+

实用标准文档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大量NADPH,主要用于还原(加氢)反应,为细胞提供还原力

·产生大量的磷酸核糖和其它重要中间产物 ·与光合作用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转变

单糖的生物合成

1、葡萄糖生物合成的最基本途径:光合作用 2、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糖酵解与糖异生作用的关系 糖分解与糖异生作用的关系

植物细胞中蔗糖合成时需UDPG,淀粉合成时需ADPG,纤维素合成时需GDPG和UDPG;动物细胞中糖元合成时需UDPG。

文案大全

1、何谓三羧酸循环?它有何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何在? 3、何谓糖酵解?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有那些差异?糖酵解与糖的无氧氧化有何关系?

4、为什么说6-磷酸葡萄糖是各条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名词解释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作用 糖的有氧氧化

五。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特点

1. 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中性的水环境); 2. 反应需要一系列生化酶的参与; 3. 反应分阶段进行,逐步放能;

4. 反应释放能量部分贮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中。

二氧化碳的形成

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类型: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

水的形成

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

(NAD+、NADP+

、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自由能:在恒温恒压下,体系可以用来对环境作功的那部分能量叫做自由能,又称Gibbs自由能,用符号G表示。

电子传递链

由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电子传递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