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二
2-1 试述8051单片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1. 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
2. 数据存储器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 3. 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4. 两个定时/计数器
5. 四个8位可编程的I/O并行端口 6. 一个串行端口 7. 中断控制系统 8. 内部时钟电路
2-2 MCS-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是怎样构成的?试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1. 片外总线构成: 1)地址总线AB 2)数据总线DB 3)控制总线CB 2. 结构示意图
2-3 MCS-51单片机四组并行I/O口在使用时各有什么特点?
1. P0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由于输出驱动为漏极开路式,需外接上拉电阻,阻
值一般为5~10K.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 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扩展ROM和(或)RAM时,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地址A7~A0,数据D7~D0) 2. P1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内部有上拉电阻)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P2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内部有上拉电阻)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扩展ROM和(或)RAM时,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地址A15~A8,数据D15~D8) 4. P3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内部有上拉电阻)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第二功能如下表
2-4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有几个存储空间?各自的地址范围和容量是多少?使用时各有什么特点?
四个存储空间:(不同的单片机有所不同)
1. 片内RAM,地址范围:00H~FFH,共256个字节
1) 00H~1FH为通用寄存器区,共分四组
(0组 1组 2组 3组,由PSW的RS1 RS0决定,复位时自动选中0组) 每组8个寄存器R0~R7
2) 20H~2FH为位寻址区,共128位(16*8) 3)30H~7FH为通用RAM区,共64个字节
4)80H~FFH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共128个字节
并行口 串行口 中断系统 定时/计数器 等功能单元和状态寄存器等共21个单元离散的分布在这个区中,其他空闲单元不能使用
2. 片外RAM,地址范围:0000H~FFFFH,共64K字节
3. 片内ROM(EA=1),地址范围:0000H~0FFFH,共4K字节 4. 片外ROM(EA=0),地址范围:0000H~FFFFH,共64K字节
2-5 在单片机内RAM中哪些字节有位地址?哪些字节没有位地址?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安排位地址的作用何在?
有位地址的字节:20H~2FH 80H 88H 90H 98H A0H A8H B0H B8H D0H E0H F0H
SFR安排地址位的作用:可按位访问,方便使用
2-6 什么叫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振荡周期----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的振荡源的周期
时钟(状态)周期----振荡源信号经二分频后形成的时钟脉冲信号
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的时间,由6个时钟(状态)周期组成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时钟(状态)周期=2振荡周期
机器周期=6时钟(状态)周期=12振荡周期 指令周期=1个或2个或4个机器周期
2-7 若单片机使用的晶振为6MHz,那么振荡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分别是多少?
fosc=6MHZ
T振荡=1/fosc=0.167μ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