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动量、能量习题 下载本文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能量习题

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

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

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

取一段时间Δt ,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P?M?vm?n?V?vm?nSv?t?vF = = = = = nmSv2

?t?t?t?t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

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F须做功W = F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

1W = ΔMv2

2即:FvΔt = 得到:F =

1(n m S·vΔt)v2 21nmSv2 2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

?PFt ,由此推出的F = 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

?t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F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

Mv2答:

L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

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质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

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

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

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 ,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 ;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 ,方向沿AB ,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得速度v(2由

??于B受合冲量为I1+I2,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

??v3(合冲量I+I2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

对A用动量定理,有:

I1 = ①

m1

v1

??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I1+I2= ?m2v2 ,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

I2cos②

I2sinα= m2 v2sinβ ③ 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

I - I2 = m3 v3 ④ AB绳不可伸长,必有v1 = v2cosβ ⑤ BC绳不可伸长,必有v2cos(β-α) = v3 ⑥

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 、I2 、v1 、v2 、v3 、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1、先用⑤⑥式消掉v2 、v3 ,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 I1 = m1 v1 ⑴ I2cosα-I1 = m2 v1 ⑵

α

I1

=

m2

v2cos

β

I2sinα= m2 v1 tgβ ⑶ I - I2 = m3 v1(cosα+ sinαtgβ) ⑷ 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

I1 = m1 v1 ㈠ I2cosα-I1 = m2 v1 ㈡

m2?m3sin2?I = m3 v1 cosα+ I2 ㈢

m2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 、I2 ,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 v1 =

Im2cos? 2m2(m1?m2?m3)?m1m3sin?(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 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 ,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

答:β= arc tg(

m1?m2。 tg?)

m2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

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

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 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

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

0 = Nm(-v) + MV1

Nm得:V1 = v ①

M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

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 。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v球?地?v球?车?v车?地,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0 = m(-v + u1) +〔M +(N-1)m〕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