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 下载本文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研读考试说明,重视教材

(1)研读高考说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也是复习的方向。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及其题型示例,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要对其中“了解”、“理解”、“综合应用”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清楚、明白。对理解和综合应用的内容要下工夫,挖掘知识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生长点和可能的命题点。

(2)重视教材: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回归教材。任何复习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方面学生容易产生的疑点、模糊点和盲点。如高考中涉及的均为主干知识,散落在教材各处。做题时,就有可能因某一个知识点的不清楚而造成严重失分。

总之,只有抓住了高考说明和教材,才能既抓住主干知识,又能够全面覆盖。 2.构建网络,融会贯通

高考大纲在能力要求中提出:“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如何将此部分系统构建呢?具体可采用“点—线—面—体”的四步复习模式。以具体物质为点落到实处,以物质类别、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原理为线理清思路,以不同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为面织成网络,最后与基本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融合构成化学学科体系。

(1)知识点系统的构建:中学化学中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是重要的知识点。虽然内容繁多,但它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理论紧密相联。因此复习时要以此理论去统率和学习元素化合物,从而进一步深化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例如在复习知识点时按下图格式进行联想复习。

此外,还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善于分析、对比、发现异同。

(2)知识主线的构建:把单质、化合物各点有机联系起来便形成线。“线”的形成有两种思路,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如:

非金属部分: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 金属部分: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

二是是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为主导,以元素价态变化和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为主线,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如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Cl、S、N、C)的价态变化线如下所示:

抓住主线,可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知识点清晰,便于记忆和应用。

1

(3)知识网的构建:当对以某一元素为中心的知识点及转化线弄懂吃透后,我们可以将含不同元素的物质以某些关键反应做连接线,构建成知识网络。如用铝热反应联系铁、铝、用铁与盐酸或氯气的反应联系铁与氯,产生的氢气与氮气化合成氨气从而搭上氮元素系列转化线,牵扯出硝酸,硝酸又可与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这些连接点往往也就是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高考试题便是借助信息,巧妙地将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编织在一起,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4)学科体系的构建:点、线、面只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块内的归纳、整理,高三复习还应抓住元素知识与理论的结合点,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这里的 理论指导作用我们学习的时候是按教材章节进行的,复习时应把这些章节综合起来,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等等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联合起来,最后构建成一个丰富、立体的化学学科体系。

由此可见,高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不仅要落实单一知识点,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之间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上,真正实现学科内主干内容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要注意的是,在这“点—线—面—体”的知识构建过程中,务必要尽量由学生自己总结的建构,只有学生亲身体悟,经历,才能获得真正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知识结构,否则,跟着老师抄知识网络笔记,只是假知识结构。

3.与理论、计算、实验、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有机结合,提升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知能力 (1)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讲授新课时限于知识水平,有些内容在当时是不能要求的或者是不能深刻理解的。如:①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认识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何用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它和工业上制备漂白粉有何关联?②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混合使用可否会使漂白效果增强?③二氧化锰只能氧化一定浓度的盐酸,怎样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去选择制氯气的药品?④纯铁抗氧化能力相当强,混有杂质的铁易生锈;⑤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前面的金属制备主要需用电解的方法等。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主动注意这一点,即不仅仅是归纳和记住某种元素化合物性质,而是运用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来从本质上理解才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在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课时应与计算、实验、概念和化学用语复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例: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这节复习课的特点:①充分体现了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与理论、计算、实验相结合。②用问题组织复习教学,在问题的立意、情境、设问上要有一定

2

的创意,充分调动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③精选低起点,高落点(小切口,深层次)的反馈题,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4.重视知识与化工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以致用的化学素养

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内容时,应尽可能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进而培养出学生学以致用的化学素养。例:海水的综合利用

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相互转化关系图,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海水为什么常用风吹日晒的方法制取粗盐?

(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共10个)。

(3)能否直接电解MgCl2溶液制取Mg?如何由MgCl2溶液制无水MgCl2? (4)如何精制饱和食盐水?(思维方法训练)

先分析可能有的杂质离子(Ca2+、Mg2+、SO42-);再考虑分别选用哪些试剂除去(Na2CO3、NaOH、BaCl2、HCl);最后推敲加试剂的顺序。

(5)分析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也可展示完整的习题)。

(6)如何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结合09年天津理综化学第9题)提示:①氯气氧化②空气吹出③二氧化硫吸收④氯气再氧化。

(7)Na的另一重要用途是制取金属钾,请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分析制取K的原理、适宜的温度。

(8)冶镁的工厂多建在海边,理由是什么?

其中问题1、2、3着眼于基础知识训练,提高熟练和规范化程度(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与);问题4 注重于知识的运用和方法、技巧的训练;问题5、6、7突出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总之,认真分析体会高考说明和历年的高考题,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无论是对高考方向的把握,还是对于今后的复习策略的制定,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