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两小儿辩日》教案 鄂教版 下载本文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两小儿辩日》教案 鄂教版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5.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6.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教师〗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

并适时点拨。 〖师生同步〗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教师〗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3.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设计意图]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4.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机动环节)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1.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学生〗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学生〗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设计意图]

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3.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 “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4.漫谈体会。

〖师生同步〗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平。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3.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4.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设计说明]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鲁教版

一、预习目标

1、提取文中描写关于大雁特点的信息,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2、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三、预习指导

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课文,联系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雁特点。再读课文,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四、预习过程

1、通过认真地查阅资料,你会对本文的作者有了比较准确和详细地了解,请把你所掌握的作者以及作品《沙乡年鉴》的有关情况写下来: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把你认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写到下面来(给每个字都注音,遇到不会读或写的字先查字典,确保自己对每个重点字词的音形意都掌握。)

3、朗读课文三至四遍,注意:

(1)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

(3)划出文中具有深蕴或者值得欣赏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4)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快速阅读,

勾画相关语句)

②、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速读、默读,在字里

行间寻找信息)

《大雁归来》导学练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二)能力目标: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一)、预习

1.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一)、品味本文独特的写法: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提示:可以比较《莺》和《绿色蝈蝈》

讨论,总结: 归纳: (二)、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和抒情性是本文明显的特征

1、探究知识性.: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回顾思考,展示预习成果)

2、品味形象性.: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勾画,分析、回顾你人手法的作用)

3、感受抒情性.:结合课后习题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