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第三版)课文翻译 下载本文

8 透过车窗,琼达看到那位妇女,水已经淹到她的胸口。 她胸前别有一枚工作胸卡,写着她的名字桑迪。 她年事已高,有65岁或70岁。 她在冰冷的水中支撑不了多久。 她的眼中流露出极度的恐惧,直直地盯着琼达的眼睛。 “救救我,”她大声呼喊着。

9 戴维赶到琼达身边,把破窗锤递给她。 “夫人,”她透过车窗喊道,“请你转过身,避开玻璃!我要把车窗砸开!” 那位妇女转过头去,琼达砸向车窗。 这辆旧车车身大,窗玻璃也厚,砸一下几乎不见裂缝。 这时,琼达感到车起伏了一下,她不禁心头一沉。 水流正把车推离那棵树。

10 琼达用尽全力又砸了一次,谢天谢地,这次车窗碎成了小片。 水灌了进来,车又起伏了一下,它很快就会被冲到下游。

11 那位妇女颤抖着双唇,努力想说些什么。 “告诉我的孙子孙女,我爱他们,”她呜咽着。

12 琼达探进身子,用自己的双臂箍住妇女。 “桑迪,我们不会让你死的!你抱住我的脖子,抓紧!戴维,搂住我的腰往外拉!”

13 戴维搂住她的腰往外拉。同时,琼达在冰冷的水里用尽全力把那位瘦弱的妇女拖出驾驶座,从砸破的车窗拉了出来。 车最后又起伏了一下,那位妇女刚被救出,车就被水吞没了。

14 那位妇女在琼达的怀里哭了。 “没事了,夫人,”琼达说道,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滚落下来,她抱紧那位妇女不愿松开。 “我们没有失去你!我们没有失去你!”她哭着说。 四肢僵硬酸痛的桑迪也哭着说道:“谢谢你!”

15 自从那次车祸之后,两位女士成了亲密的朋友。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桑迪说。 “她绝不让我死。我永远感激她。” 但是琼达感到她也同样很感激。因为她内心的创伤终于愈合了,她终于摆脱了过去痛苦的噩梦。

第五单元

克里夫·杨,令人意想不到的英雄

1 澳大利亚一年一度的悉尼至墨尔本的马拉松比赛全长875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难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对任何年龄段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来说都是一项严酷的耐力考验。 体能超好的年轻选手在赛前要进行数月的训练,而且还和像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著名的赞助商签约,这些赞助商通过强大的资金和装备支持机制为选手提供资助和装备。 这项比赛历时七天,即使对那些为荣誉和奖金而赛的世界一流运动员来说,这项比赛也是对体能和力量的严峻考验。

2 1983年比赛那一天,克里夫·杨,一个牙齿已全部脱落的61岁的农民业余选手也来参加比赛。他脚穿橡胶靴,年龄也比其他选手大得多。 没有人注意到这

个外表古怪的老头,他就跟个隐身人差不多。 聚集的人群以为克里夫只是来观看比赛的。 当克里夫明确表示自己是来参赛的时候,他周围的世界级选手先是表示出明显的怀疑,继而予以鄙视。 显然,人们认为这只是媒体的炒作而已。 3 但是媒体记者颇为好奇,所以当克里夫领好自己的参赛号码,走进配备昂贵的特殊装备的参赛选手队伍时,镜头对准了他,聚集的记者们向他抛来一个又一个问题。 他们问:“你是谁?”“你来做什么?”

4 “我是克里夫·杨。我来自墨尔本郊外的一个大农场,我们在那里养羊。” 5 他们接着问道:“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有能力参加这项比赛?跑完全程要花一周的时间,而且每晚的睡眠不足六个小时。”

6克里夫回答道:“我放羊时每一次都要跑上两三天。这项比赛只是需要再多花几天而已。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7 很快,马拉松比赛开始了,年轻的运动员把克里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人们笑了,有些人还大声地笑,因为克里夫甚至连跑步的姿势都不正确。 他跑步的样子怪极了,因为他似乎是在拖着脚走。 随着比赛的进行,体育解说员和观众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那些领先的选手身上。 想象一下第二天早上看到新闻报道说克里夫还在比赛的队伍里时,人们有多么惊奇! 不仅如此,他还彻夜未眠,一直在跑。 而且,看起来他决意要一直跑到终点,或一直跑到病倒或受伤为止,这正是许多观众现在开始担心的事情。 他们变得不安起来,而且非常担心他的身心健康。 许多人在说,甚至更多的人在想:“不用说,应该有人制止这疯狂的老头儿,免得他真的把自己弄伤!”

8 但是克里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虽然他仍然远远落后于那些世界顶级的选手,但他还一直坚持着。 当他抵达一个大城镇时,有人问他对接下来的比赛有什么计划。 他说他会继续跑下去,而且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随着每一小时的流逝和迈出的每一次拖拖拉拉的步履,他一点一点地接近领先的选手们。 事后,他告诉人们,整个比赛过程中他都很专注,他把自己想象成是在赶着羊群、努力与暴风雨抢时间。

9 到了第五天夜里,他追上了所有的选手。 到了第六天,他把整个队伍甩开一大截。 他一路领先,直到终点,以5天15小时4分钟跑完875公里的赛程,打破了纪录,比之前最快的选手还快了9个小时! 在那一刻,克里夫·杨成为受人爱戴的民族英雄。

10 当克里夫得到一万元奖金时,他说他不知道比赛还有奖金,并坚持说他不是为了钱才参赛的。 他说:“还没有到达终点的那五位选手,他们比我跑得更艰苦。”他给他们每人2,000元。 他自己一分钱都没留。 这一举动提高了他的声望,使他受到了所有澳大利亚人的爱戴。

11 克里夫在1997年75岁时又一次赢得了声望。当时他试图成为环澳大利亚长跑年龄最大的人,并为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筹集善款。

12 在他的余生里,克里夫一直坚持在跑。 多年来,尽管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但是他还是参加了许多比赛,并赢得了其中的多次比赛。 据说克里夫从未为自己留下过任何奖品。 因为他从没戴过表,所以人们就送他手表。 他会感谢送他手表的人,因为他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但是随后,他就把表送给沿途上他看见的第一个孩子。 他说:“我不需要手表。我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什么时候肚子饿了。”

13 他对跑步运动的热爱从未衰减。但在2000年,他得了轻度中风,从而结束了他具有英雄色彩的跑步生涯。 2003年11月2日,克里夫·杨这位长跑传奇人物与世长辞,享年81岁。

14 直到今天,克里夫·杨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标杆和辉煌的榜样。他向世人表明,普通人也能凭潜在的能力取得非凡的成就。 有句名言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 有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能获得殊荣,也能成为别人的光辉榜样。

用运动塑造年轻人的生活

1 未来的领导者塑造并培养于当下。 正如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一句名言所说的:“健全的心智来自于健康的体魄。” 对家长﹑老师和教练而言,最大的责任莫过于让我们的年轻人保持身心健康。

2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精神激励和身体刺激。 团队体育运动是提供这些特质的极好途径! 运动不仅是娱乐,年轻人还可以通过运动学到让其在日后的成年生活中得以受益的重要技能。 有能力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凸显了团队合作的价值。 胜不骄、败不馁强调了在所有人际交往中保持优雅风度是彼此的义务。 我们的年轻人从中学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们终生,而运动场正是帮助年轻人学习这些经验的最佳场所。

3 当然,年轻人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是父母和老师教给他们的。 然而,只有在生活中真正经历过之后,许多经验教训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你可以说柠檬有多苦或者蜂蜜有多甜。 但是,只有在你真正品尝过柠檬和蜂蜜之后,你才能体会“苦”与“甜”的真正含义。 概念只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变成知识。 运动可以让人最好地学习和理解策略、团队协作和合作这些至关重要的概念。 团队体育运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然场所,让他们去努力奋斗并学习宝贵的生活经验。

4 当然,那些有运动天赋的人将会在运动场上花更多的时间,也将会出名。 他们有机会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并赢得团队伙伴的尊敬。 然而,能否从参加团队体育运动中受益并不取决于天赋。 年轻人不是非得成为体育明星才能从团队体育运动中受益。 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运动上有没有天赋并不重要。 正如一位美国著名体育记者所说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比赛中如何表现。”

5 运动能激励和鼓舞那些天分并不太高的人做到最好。 一个人天分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训练和向其他榜样学习来弥补。 天分不足的人绝不该嫉妒他人,他们可以比那些有天赋的运动员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世界,因为他们很早就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要想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成就,就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 通过运动,他们会认识到个人努力奋斗的价值,以及合作和团队协作更重要的价值。 他们还将认识到,作好计划与准备对于实现人生理想来说极其重要。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他们整个人生,包括他们的事业和个人生活,都是宝贵的。 6 当然,参加竞技团队体育运动也并非没有危害。 有些心理学家已经对年轻人体育竞技的激烈程度表示出相当大的忧虑。 他们认为,当一味强调要赢得比赛时,孩子们经常遭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一位以体育竞技精神闻名的橄榄球教练曾说:“赢不是一切;但赢是唯一重要的事。” 这样的观念对孩子们来说有些苛刻,因为他们会迫于身边大人的压力去赢得比赛。 儿童心理学家经常责怪父母和教练对孩子们要求过高。 如果过分强调输赢,孩子们就失去了从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就会暴露出负面的﹑令人身心疲惫的和有害的后果,从而也就抵消了体育运动带来的诸多益处。

7 体育运动教给我们的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多得多。 年轻的运动员每次踏上运动场都能学到一些东西。 运动远不只是让年轻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并健康成长。 运动能给年轻人带来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并教会他们很好地对待成败。 体育运动帮助年轻人了解处世之道,使他们认识到肯努力和有决心的益处,以及学会如何与他人、甚至是那些自己其实不怎么喜欢的队友相处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体育运动使年轻人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后为了这一角色去作出相应的改变或调整,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长,重新界定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都是在现实世界中极其有用的品质。早期培养这样的品质会为年轻人未来生活的成功铺平道路。

第六单元

打工还是不打工——这是个问题

1 要衡量工作经历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有许多可靠的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几种方法。 我们比较了打很多工的学生和打工时间有限或者根本不打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也对比了打工学生和不打工学生在学习投入程度方面的不同指征。 另外,我们长期跟踪学生,了解他们在打工时间增加或减少时的表现。而且,我们还评估了不同的打工模式如何改变学习成绩和学习参与度。 2 我们把数据加以简化和归类,得出的结论很明确:学生打工付出的代价很大。 在学年中花过多精力兼职打工,比如,一周打工20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会影响和严重干扰学习成绩和学习投入程度。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证明,每周打工超过20 个小时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及班上其他同学。 他们的分数更低,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更少,逃课更频繁,作弊更常见。 而且据反映,他们的学习投入程度较低,学习志向也不够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