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阅读题含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开心的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其实体味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 (选自《最新散文》2011.3) 1.文章用大量的篇幅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给读者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1)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2)仿佛看见阮咸弹琴自娱,自由不拘的生活。(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 16.开头:先抑后扬,自然引出下文对阮咸音乐成就的记叙,反衬其音乐上的影响之大。(2分) 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1分),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1分) 17.阮咸极具音乐天赋,他醉心艺术(1分);他不惧权贵,藐视礼法(1分);他崇尚自由,狂放不羁(1分) 答案: 1.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3分) 2.穷人也会赏梅花吗?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闻到梅花的芳香呢。(2分) 3.过渡或由叙述引出议论。(3分) 4.因为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他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或“他能品味到一个人因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3分) 5. 精神的清明或内部的人格香气。(4分) 参考答案: 12.⑴比拟的手法揭示了因我的居无定所花子也无处安身的窘境。 ⑵含蓄的语言形象地传达出花子顽强的生命力,让“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13.作用: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花子”未来的担忧;形式上,为后文花子吐芽铺垫,赞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14.⑴与开头父亲给“我”花子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⑵点明父亲送“我”花子的用意,就是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从而升华主旨。 参考答案: 15.(4分)比喻,生动形象地(1分)描绘了作者独坐城垛的清冷意境(1分)。字里行间涌动着雄壮威猛的阳刚之气(1分)。意象奇特,收到了开篇就扣住读者心魄的艺术效果(1分)。 16.(4分)“关云长的神气”是指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2分)。 “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又指誓死保卫祖国领土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2分)。 17.(3分)①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篇(1分);②为全文营造一种独特的抒情背景和氛围(1分);③形象而含蓄的体现了主旨(1分)。 18.(4分)历史的风云已经过去(2分),但千百年来抗拒强敌、保卫国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会带来永远的光明和希望(2分)。 答案: 1、 文章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技巧; 2、 原因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没有古人的那份心思。 3、 反问,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大家都向往完美的情缘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巧妙的过渡了文章的内容。 4、 作者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错误、因缘的变化和用心的差别造成了情缘的疏离、松脱,即便勉强维系,也总难免碎裂。 做到不可惜:年轻的时候,追求完美,选择好对象,并用心接合,做出长远的预备,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坏的情缘,就不可惜了。 参考答案: 16. 他敬礼表达的是他对古代工匠的敬意。(1分)他敬佩的不仅仅是古代工匠技艺精湛,(1分)更敬佩古人的眼光、用心(古代工匠的接榫哲学)(花费青春、岁月与心力,选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方法,就是要做出最好的家具,并且传诸久远。) (1分),虽然他能做出与古代一模一样的窗花,甚至做得更好,但在时间上,在用心上,他都做不到。(1分) 17. 一流的师傅也“忍不住赞叹不已”,更加突出了古代工匠的令人敬仰。(1分)并为下文他说“能做出与古代一模一样的窗花,甚至做得更好”做铺垫。(2分) 18.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是木匠接榫的完美境界;(1分)同样像木匠一样追求完美,花费青春、岁月与心力,用最细腻的方法,接榫好爱情、婚姻、友情、人际关系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像木匠一样追求完美,选择最好的并极用心的去呵护也会达到生命的完美境界。)(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7.(4分)作者由清净之莲引起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清净之莲也比喻人的内心的纯净、柔软,以此为题,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 18.(5分,不设统一答案,补写的内容2分,必须与题旨“纯净、柔软”的心境相关;补写的句式结构2分:前半句必须叙写生活中的平凡见闻,后半句描写由此引发出的清纯情趣;补写的语言有文采1分。)示例:偶尔在高架桥上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19.(6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而应有一颗明朗清澈的心,去照见智慧(3分);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万物,超拔自我,感受纯真、美好,这样,我们才能像那莲花一样,做到真正的“清净”。(3分) 20.(6分,不设统一答案,要点:尊重生命、众生平等)悲悯情怀绝不是“没出息”,而是对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不管这生命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与人类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人没有理由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悲悯情怀就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待一切生物,对他们遭遇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来体验 参考答案: 15、(4分)第①段引用两句诗,引出话题,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2分)第⑧段引用韦应物的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 16、(3分)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17、(3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3分,写出一点给0.5分) 18、(4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不断地远离甚至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使人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 15、《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不是写雪,为什么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6分) 15.(1)本文是写由朋友预约看菅芒花而引发的人生感悟,虽然没有写雪,但“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