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标准预
测题及答案(3)
查看汇总: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哲学思考追求整体性 B. 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 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 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们认识世界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的,后以“然而”笔锋一转,指出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指出了哲学思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本题答案为B。A、C项都包含于B项之中,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2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坏蛋,不过它可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鼠类数量过多,大量啃食草根,那就会使食物减少,鼠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同时,鼠类过多还会使它们的天敌——鹰、黄鼠狼等得以发展,反过来抑制鼠类的增加。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B. 鼠类数量过多会间接导致其生殖力下降 C. 鼠类过多会使鹰和黄鼠狼等得以发展 D. 鼠类越少越易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原状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常识不符,文段说的是“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而非越少越好。故本题答案为D。
3学前投入产出比高达1:17,是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世界上不管是法国、英国、荷兰等部分发达国家,还是墨西哥、朝鲜等不发达国家,都实行学前一年到三年的义务教育,l3本也将在最近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长三年。我国学前教育长期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l.3%。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终也应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阶段。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 我国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B. 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与国外差距巨大 C. 学前教育应纳入我国义务教育范畴 D. 学前教育投入产出比高。前景广阔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特点,由此引出国外重视学前教育并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的做法,然后指出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学前教育应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文段阐述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引入国外的做法,都是为了使我国有所借鉴,故排除与此不相关的B、D项。“义务教育”在文中多次出现,故应在正确答案中有所体现,与此相符的为C项。
4自带来诸多社会矛盾且已“污名化”后,近年来暂住证制度在各地已陆续废除。打上了“服务”标签的“居住证”制度成为社会管理上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很多城市,它对流动人口作出了融入城市社会的承诺。然而,其根本缺陷就是门槛极高,且仍延续对“本地人”、“外地人”的身份识别,而不是以统一的公民身份来界定。而在管理实践中,它同样预设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具有某种威胁性,必须予以防范和管控,从而导致某些基层权力者侵害流动人口权益事件的发生。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 )。
A. 以“服务”为导向的居住证制度优于暂住证制度 B. 作为“制度创新”的居住证制度仍存在某些弊端 C. 身份识别制的存在导致了居住证名存实亡 D. 应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维护流动人口权益 参考答案:B
解析:以“然而”为分界线,文段分成两层意思:其一,居住证制度逐渐取代暂住证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其二,目前居住证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如“门槛高”、“身份识别”、“预设流动人121威胁性”等。转折词“然而”之后的内容为文段论述重点,故B项当选。文段植根于居住证制度的现状,着重强调的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文段未涉及对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
5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互补理论:两个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比较________,而在才能和兴趣方面有所不同,这样既会彼此欣赏,又能________,相处也比较舒服,做起事来也会比较和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似 集思广益 B. 认同 求同存异 C. 相近 殊途同归 D. 趋同 取长补短 参考答案:D
解析:“认同”意为认可赞同,是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态度,填在第一空搭配失当,排除B。由前文的“互补理论”可知第二空填“取长补短”最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D。
6提起“侠”,人们往往马上会联想到“武侠”,进而会联想到武侠小说。其实,侠不一定非武不可,也并非只出现于小说之中。算起来,倒是在子书和史书中先有了侠的踪影——当然,中国的史书从来与结缘,这是所谓“诏定”的正史,其中也不乏民间传说的小说的成分。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提到的是( )。 A. 民家传说和小说中的“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