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教案 下载本文

茶文态体验游、“真逸”寻踪游、亚洲最大抽水蓄能电站观光游等。 2、度假旅游产品

丛林养生度假游、浙东天池度假游、桃花溪拓展训练营、石头村休闲度假游等。

第三讲 专项开发规划―――风景名胜区开发规划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掌握风景区规划的要点。 [教学重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内容 [教学难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1、 界定

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内涵

? 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 ? 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 ? 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 ? 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 ? 是一种特殊用地

? 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

3、风景名胜区的独特功能马永立,谈俊忠《风景名胜区管理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物的保护基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和宝贵财富。建设、保护与管理好风景名胜区,对优化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事业、建设现代化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从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宗旨出发,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是:

1)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征服自然,改造环境,开发资源,给大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环境恶化,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难得保存下来的优美的原生自然风景孤岛,就成了人们回归自然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理想地域。自然风景区良好的植被是保持良好气候,涵蓄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江河免受自然灾害的重要条件。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未源,其迅速的丧失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但我国物种受威胁的情况也是惊人的,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本底,也可一称之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自然地域单元,其中的自然风景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境域,可提供用于生产或科研领域的多种遗传基因的种质资源。

因此,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其多种功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2)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岂智功能. 风景名胜区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首选对象。

现代人更是崇尚山水、游览山河、访胜猎奇,乐此不彼!风景名胜区的壮丽山河、灿烂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

3)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

? 风景名胜区是地球演变过程和人类发展进程的结晶,蕴涵众多地质、地理、动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科学现象;又能反映出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名人的成就等都能让我们了解我国悠久复杂的历史过程。因此,是研究地球演进、生物演替等自然科学的天然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4)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实其生产与民政功能. 风景名胜区富有多种资源,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通过风景名胜区的“搭台”和合理开发,产生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传播,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风景名胜区简介: 4、风景名胜区的等级

按其资源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指标,划分为三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5、风景名胜区的类别

按用地规模可分为: 小型----20km2以下

中型风景区----21-100km2 大型风景区----101-500km2 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按景观类型可分为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黄山、泰山、华山 洞穴型风景名胜区:织金洞

水域型风景名胜区:西湖、黄果树瀑布、青岛海滨 山水型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

古迹型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 休养型风景名胜区:北戴河 纪念型风景名胜区:韶山

工程型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

保护型风景名胜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6、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风景名胜区可以简称为“风景区”,主要由建设部管辖。对外也称做国家公园。 颁布了多项法令来管理: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建城[1993]848号 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建城[1992]812号 · 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 建设部令第39号 · 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 建城[1995]159号

关于立即制止在风景名胜区开山采石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通知 建城[2002]213号 ……

自从1982年中国产生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至今,全国风景名胜区已达到187处。其中,浙江省有17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莫干山风景名胜区、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双龙风景名胜区、仙都风景名胜区、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仙居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方岩风景名胜区、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建设部颁布

主要内容共有五章: 第1章 总则 第2章 术语 第3章 一般规定 第4章 专项规划

第5章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1章 总则

制定本规划的目的、适用范围、风景区规划的原则。

第1.0.1条 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5条 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

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2章 术语

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资源、景物、景区、…… 第3章一般规定

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结论: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动力、矛盾与制约因素、规划对策与规划重点 3.2风景资源评价

内容: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 结论: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 3.3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范围:确定规划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

性质:特征、功能、级别

目标:景区的自我健全和社会作用 3.4分区、结构与布局

功能区、景区、保护区

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对象的性能、作用及其构成规律来组织整体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对象的地域分布、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综合部署,形成合理完善又有自身特征的整体布局。 3.5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

从游憩用地生态容量、游人容量及其计算方法等方面来规范。 总人口量、人口规模预测、分布等方面来规范。

总体的生态原则,生态分区及其利用保护措施,环境质量标准等来规范 第4章专项规划 4.1保护培育规划

进行风景保护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等,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和保护规定。

分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和保护措施。 4.2风景游赏规划

景观特征的分析、游赏项目组织、风景单元组织、游线组织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控,风景游赏系统结构分析等。 4.3典型景观规划

典型景观特征与作用分析,与整体风景区的关系 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项目、设施、组织 强调保护景观本体及其环境。 4.4游览设施规划

游人与游览设施现状分析 客源分析预测与游人发展规模 游览设施配备与直接服务人口估算 旅游基地组织与相关基础工程 游览设施系统及其环境分析 4.5基础工程规划

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水排水,供电能源等,甚至防洪、防火、抗灾等。 4.6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居民点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等内容。 4.7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提出适合风景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及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步骤和措施。 4.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其平衡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平衡表 4.9分期发展规划

第一期或近期规划:5年以内 第二期或远期规划:5--20年 第三期或远景规划:大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