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专业文档

23.2005—2010 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减轻了①省区的老龄化进程,不会减轻养老负担,A 错;大量人口迁入,加重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B 错;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可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减轻资源压力,C 错;④省区地广人稀,人口迁入可缓解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D 对。故选 D。

2007—2016 年间,中国有 84 座城市出现了“收编”(下图为部分城市)。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 3 年

或 3 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有专家认为“收编”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 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读图完成 24—25 题。

24. 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连成带状的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开发时间较晚 ③较高的城镇化率 ④经济面临转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B.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 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答案】24.C 25.D

25. 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 错;东北地区的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

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亟需转型,优先发展制造业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 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 错;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 正确。故选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 读美国部分地区略图和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 甲农业带主要种植的谷物为

,该农作物与苜蓿轮作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2 分)

开采和

(2) 城市乙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除了市场广阔之外,主要得益于

改善。(2 分)

(3)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由于滥伐森林和经常性暴雨,导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性特征,该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工业。(3 分)

,通过梯级开发水能资源,吸引了大量的高

(4) 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美国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3 分) 26. 【答案】(1)玉米(1 分) 提高土壤肥力(1 分) (2) 煤炭(1 分) 交通(1 分)

(3) 整体(1 分) 水资源综合开发(1 分) 耗能(1 分)

(4)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远高于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

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3 分)

(3) 植被破坏导致严重水土流失,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以水资源综合

开发为核心,梯级开发水能资源,水力发电量大,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4) 由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可知:当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远高于第二产业;高科技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江苏黄河故道沿线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为发展该地区经济,振兴苏北,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 2017 年江苏省部分重大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创新载体项目包括研发平台和科创园区)。

(1) 图示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资

本。(3 分)

(2) 黄河故道沿线水资源来源有大气降水、

、河湖水、外来过境水和人工引水等,与黄河故道

相交的人工引水工程是 。(2 分)

,这体现了

分异规律。(2 分)

(3) 影响苏南、苏北农作物及其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4) 分析江苏省统一规划和实施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3 分)

27. 【答案】(1)苏南地区(1 分) 科技(1 分) 产业基础(生产协作条件)(1 分) (2) 地下水(1 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 分)

(3) 热量(1 分) 纬度地带性(1 分)

(4) 有利于区际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综合开发;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3 分)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3) 江苏南北跨越南、北方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不同,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和熟制也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 统一规划和实施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有利于区际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综合

开发,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8.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材料一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主要流经印度东北部阿萨姆河谷地区,流域面积 29.2 万千米。干流多数河段河道宽阔、沙洲众多,为当地农民种植水稻提供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人们往往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冬半年种植)。

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实施大坝网建设计划。除了已建的小型灌溉工程和 8 座大

坝之外,计划再建 19 座大坝。

材料二 下面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等高线图,右侧为 H 城气候图和附近河谷沙洲示意图。

(1) 说出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含沙量特征,并阐述依据和原因。(4 分) (2) 分析“人们往往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的原因。(4 分)

(3) 简述图中大坝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 分)

(4) 说出大坝修建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3 分)

28. 【答案】(1)含沙量大。(1 分)

依据:河流多沙洲分布。(1 分)

原因:降水多,强度大;地形坡度大,易受侵蚀。(2 分)

(2) 地处低纬度,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高沙洲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没;洲头以下地区流水侵蚀作用相

对较弱,土壤不易被侵蚀;冬半年为枯水期,水位低,沙洲出露面积大。(4 分)

珍贵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