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1-2-5含解析 下载本文

1-2-5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邯郸模拟)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1~2题。

1.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波动上升 B.逐年上升 C.先降后升 D.直线上升 2.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A.南海出现东海的鱼种 B.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解析】 第1题,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体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与东海海域可能会出现南海的鱼种没有直接的关联;气温升高可能会导致天山博格达峰的雪线升高,而不是下降;气温升高会使植物的生长期提前;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会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而不是下降。

【答案】 1.A 2.C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4.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解析】 第3题,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第4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答案】 3.A 4.A

下面两图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

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 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 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 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

6.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 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

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

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解析】 第5题,图1中,西南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增加,降水增加不多,甚至有减少的趋势,总体看有干旱趋势;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第6题,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随着气温升高,我国高寒地区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无疑因为光温增加而有待进一步发掘;在我国种植熟制不同的作物,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而不是西北地区。

【答案】 5.C 6.D

(2017·泸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第7题。

7.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解析】 图中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苹果园变为柑橘园,小麦产区变为水稻田,1月0 ℃等温线明显北移,说明气候变暖,该区积温增加,由暖温带变为亚热带。而与此有关的最可能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

【答案】 B

(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本次会议的主题。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