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培养。
实验二: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分子,再混合培养。 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不受DNA酶的作用。
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酶分解。
13.试从基因表达的水平解释大肠杆菌以葡萄糖和乳糖作为混合碳源生长时所表现出的二次生长现象(即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葡萄糖的存在可降低cAMP的浓度,影响RNA聚合酶与乳糖操纵子中启动子的结合(因为cAMP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有效结合所必须的),使转录无法进行,乳糖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得不到表达,从而产生了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酶(涉及乳糖利用的三个酶)合成的现象。产生第一次生长现象。
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cAMP浓度上升,cAMP-CAP复合物得以与乳糖操纵子中的启动子结合,RNA聚合酶才能与启动子的特定区域结合并准备执行转录功能,这时由于存在乳糖,使阻遏蛋白失活,转录得以进行,结构基因得到表达,合成利用乳糖的三个酶,即β-半乳糖苷酶,渗透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细胞开始利用乳糖,产生第二次生长现象。
12.你如何确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是由于转化?转导?还是接合?实验一: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实验二: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分子,再混合培养。 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不受DNA酶的作用。
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酶分解。
微生物教程课后答案(周德庆)第八章 2009-10-22 19:54
第八章
31
名词解释:
1、根土比根土比是指单位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邻近单位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2、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寄生或附生于植物根系、茎杆、叶面而从植物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水分,导致植物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的微生物。
3、VA菌根VA菌根是内生菌根的主要类型,是由于菌根菌丝在根皮层细胞内形成特殊的变态结构泡囊(Vesicule)和丛枝(Arbuscule),而用其英文打头字母得名。
4、内生菌根在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中真菌菌丝可以穿透根表皮层,进入皮层细胞间隙或细胞内,也有部分真菌菌丝可穿过菌根的表皮生长到根外,有助于扩大根的吸收,但主要是在皮层细胞间纵向延伸,或盘曲于皮层细胞内。这种菌根称为内生菌根。
5、外生菌根外生菌根是指菌根菌菌丝在植物根表面生长并交织成鞘套包在根外。鞘套外层菌丝结构疏松,并向外延伸使表面呈毡状或绒毛状,并代替根毛起吸收作用。内层菌丝可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但不进入皮层细胞内。
6、菌根菌菌根菌是指能与植物形成共生联合体菌根的真菌 。
7、植物根际植物根际是指在植物根系影响下的特殊生态环境,一般指距根表2mm以内的土壤范围称为根际。
8、植物根际微生物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处于植物根际这个特殊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区系。 9、微生物寄生在微生物寄生关系中,凡被另一类微生物寄生于体表或体内,细胞物质被另一类微生物获取为营养,最后发生病害甚至被裂解死亡的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寄生。 10、微生物寄生物在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中,凡寄生于另一类微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另一类微生物细胞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微生物,称为微生物寄生物。
11、根瘤根瘤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根瘤菌共生体,具有固氮作用的特殊结构。
12、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是指微生物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质时需要有多种微生物协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代谢产物为营养基质,而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营养基质,如此下去,直至彻底分解,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接力关系
13、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种微生物吞食或消化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如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等。
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
32
特定结构的共生体,两者绝对互为有利,生理上发生一定的分工,且具有高度专一性,其他微生物种一般不能代替共生体中的任何成员。且分开后难以独立生活,但不排除在另一生境中独立生活。
15、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关系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关系是指在同一个环境中两个微生物类群共栖时,双方在营养提供或环境条件方面都得益的关系。
16、微生物之间的偏利互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类群共栖,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既不得益也不受害的情况。
17、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的表面或体内,并从后一种微生物的细胞中获取营养而生存,常导致后一种微生物发生病害或死亡的现象。
18、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19、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种群生活于同一环境中时,竞争同一基质,或同一环境因子或空间而发生的其中一方或两方的群体大小或生长速率受到限制的现象。
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单位土壤(m3或kg)中微生物细胞的重量。 21、微生物生态系微生物生态系即是在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参与整个生态系中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和强度的体系。 22、发酵性微生物区系发酵性微生物区系是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质很敏感,在有新鲜有机质存在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有机质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区系,其数量变幅很大。
23、土著性微生物区系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微生物类群。
24、清水型水生微生物清水型水生微生物主要是指那些能生长于有机物质不丰富的清水中的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蓝细菌等。
25、腐生型水生微生物腐生型水生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利用进入水域的腐败有机残体、动物和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为营养,转化这些有机物为无机态物,使水质净化变清,而微生物本身得到大量繁殖的一类微生物。
26、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区系是指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活动强度。
27、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采用多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培养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各个组成
33
成分,从而认识特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在数量上和类群上的特点,即为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28、极端环境微生物能生存于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等环境中的微生物。
29、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0、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居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1、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元素等营养物的大量增加,远远超过通常的含量,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使藻类和某些细菌的数量激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
五.问答题:
1.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
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是指微生物在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淀粉、核酸等大分子复合物时,是由多种微生物类群一步一步逐级分解协同完成的过程。
如纤维素厌氧降解为甲烷和CO2过程就是由多种微生物类群协同接力完成的。纤维素首先被厌氧纤维分解菌分解为纤维二糖,纤维二糖由纤维二糖分解菌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由厌氧性水解细菌发酵为H2/CO2和乙酸,H2/CO2由氢营养型的甲烷细菌转化成甲烷,乙酸则由乙酸营养型的产甲烷细菌转化成甲烷。
2、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偏利共栖互生关系。
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无影响的情况。
如在一个环境中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共栖时,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掉氧气为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创造了厌氧生活的环境条件,使厌氧微生物得以生存和生长,而厌氧微生物的生存与生长对于好氧性微生物来说并无害处。
3、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互生关系。
这是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于同一生态环境时互为有利的现象。较之双方单独生活时更好,生活力更强。这种互为有利可以是相互提供了营养物质,可以是相互提供了生长素物质,也可以是改善了生长环境或兼而有之。
例如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固氮细菌共栖时,可以由纤维素分解细菌分解纤维素为固氮细菌提供生长和固氮所需的碳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可以固定氮素为纤维素分解细菌提供氮源和某种生长素物质,这样互为有利,促进了纤维素的分解和氮素的固定。
34
4、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中,双方的生命活动互为有利,关系紧密,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结构,在这个共生体中,两种微生物可以有明确的生理上的分工和协作,在分类上可以形成独立的分类系统,这种关系称为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如地衣,就是由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两者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固定转化为有机物,给真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能固氮的藻类还可提供氮源。而真菌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等提供给藻类。
5、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竞争关系是指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类群共同依赖于同一基质或环境因素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数量增殖速率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的现象。 如在同一个厌氧消化环境中,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都利用乙酸生长和产甲烷,但各自的Km值分别为3mmol/L和0.07mmol/L,因此当环境中有较高乙酸浓度时,由于甲烷八叠球菌对乙酸的亲和力高,生长速率大,几乎只见到甲烷八叠球菌。当乙酸浓度降低时,由于甲烷八叠球菌难以利用低浓度的乙酸,而甲烷丝菌却能很好利用低浓度乙酸而逐渐占优势。
6、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因为土壤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不时有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可以为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有机营养型微生物提供所需的碳源和能源。
土壤也含有相当齐全的矿物质元素,可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土壤具有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多数土壤pH在5.5-8.5之间,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生长pH范围也在这一范围。
土壤不论处于何种通气状况,都可适应微生物生长。 土壤温度变化范围也与微生物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相一致。
因此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而成为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7、阐述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培育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培育中起有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可以将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以及微生物本身残体分解,形成新的腐殖质物,并逐渐将老腐殖质分解,推动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不断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无效的营养物转化为有效营养,如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速效氮,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等等。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可合成各种生长剌激物,有助于植物生长。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