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分)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上就有多余的电子,从而使橡胶棒带上负电;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
AB、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在塑料绳上捋几下,手与塑料绳反复摩擦,使塑料绳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细丝会张开,验电器就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故A错误,B正确; CD、细丝带了电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3分)如图所示,滑滑梯是我们儿时喜欢的游戏,下列对小梦滑滑梯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下滑过程中,小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下滑过程中,小梦的动能转化重力势能
C.小梦躺着比坐着下滑受力面积大,减小了摩擦力
D.下滑过程中,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2)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可做出判断;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判断当力全部消失时,小梦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下滑过程中,小梦相对地面的位置越来越近,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下滑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所以小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摩擦力大小只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影响,小梦躺着比坐着下滑受力面积大,但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下滑过程中,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常见的现象,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能的转化、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的应用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9.(3分)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F浮=ρ的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知道了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就知道了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A、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根据F浮=ρ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潜艇所受浮力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大,即F悬浮>F漂浮,故B错误。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由B项可知F悬浮>F漂浮,所以漂浮时排开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潜艇漂浮时其底部所处深度最小,根据p=ρgh可知,此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注意潜艇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并不
液
液
液
gV排分析浮力
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不变;逐渐
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
相等,虽然都处于平衡状态,但水舱中水的重、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故这两种状态下浮力不相等。
10.(3分)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装修房屋时检测甲醛污染指数非常重要。“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甲醛监测设备,原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R0为10Ω的定值电阻,R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指数的可变电阻,污染指数在50以下为轻度污染,50~100间为中度污染,100以上为重度污染,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污染指数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大 B.电压表示数为1V时,属于重度污染
C.污染指数越大,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越小 D.污染指数为50时,电压表示数为2.5V
【分析】(1)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越小,可变电阻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变化;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可变电阻两端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根据图象分析污染程度;
(3)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越大,可变电阻的阻值越小,根据P=
分析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4)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为50时,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根据分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示数。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越小,可变电阻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可变电阻分担的电压越大,则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越小,即电压表示数越小,故A错误; (2)电路中电流I=
=
=0.1A,
可变电阻两端电压UR=U﹣U0=3V﹣1V=2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
=
=20Ω,
由图象可知,电阻为20Ω时,污染指数为150,属于重度污染,故B正确;
(3)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越大,可变电阻的阻值越小,电路总电阻越小,根据P=总电阻越小,总功率越大,故C错误;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
(4)由图象可知,污染指数为50时,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50Ω,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
即=,
解得:R0两端电压U0=0.5V,即电压表示数为0.5V,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1.(2分)物理应用广泛,广告中也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你觉得美味,别人呢?”倡议人们不要在公交、地铁上用餐,因为食物气味会弥漫在整个车厢,这是 扩散 现象;又如“开发新型能源,共创碧水蓝天”。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社会发展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必由之路,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1)分子是运动的,在公交车上用早餐时,“早餐”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其他乘客能够闻到“早餐”的味道,是一种扩散现象;
(2)太阳能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属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扩散;可再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扩散现象、能源的分类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2.(2分)利用法拉第发现的 电磁感应 现象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当今互联网、手机的广泛引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手机通过 电磁波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传递信息。 【分析】(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进而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2)手机、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进而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磁波。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电磁波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13.(4分)“科技给我力量,创新伴我成长”。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科技创新节活动中,“创新”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一只蜡烛使小汽艇开动起来,获得创意一等奖。同学们展示了制作过程:用中空铜管在高温下弯曲成螺旋状制成发动机,用双面胶发动机黏在塑料泡沫船体上。然后将铜管里注满水,把汽艇放入水池中,点燃放在螺旋状铜管下的蜡烛,铜管中的水被加热后管内压力变小,池中的水就会从管外流入管内。如此一来,铜管内的水再次被加
热,反复进行,汽艇就不断前行。
请你阅读上述“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汽艇发动机把内能转化为 机械 能;铜管内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推动管内水猛烈向后喷出时,喷出去的水就会给汽艇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汽艇铜管中的水喷出后,管内压力变小,在 大气压 作用下,池中的水从管外流入管内。
(2)如何提高汽艇运动的速度,请你给“创新”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点燃两支蜡烛 。
【分析】(1)据该过程中消耗了什么形式能,进而产生了什么形式能即可判断第一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解决第二空,结合大气压的知识可解决第三空; (2)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蜡烛汽艇发动机工作时,消耗蜡烛内能,变成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艇前进;
铜管内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推动管内水猛烈向后喷出时,喷出去的水就会给汽艇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汽艇铜管中的水喷出后,管内压力变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池中的水从管外流入管内。 (2)从实际的角度分析,若提高汽艇运动的速度,可以点燃两支蜡烛、增大铜管的内径、制作两个同样的发动机一起工作等均可;
故答案为:(1)机械;相互的;大气压;(2)点燃两支蜡烛;
【点评】此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力的作用特点、大气压的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 三、分析交流(14小题2分,15小题4分,共6分)
14.(2分)如图所示,分析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情景,O是轮子的转轴。以O为支点,请你画出拉力F的力臂。
【分析】根据支点是轮子轴心点O,力臂L是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解:过支点做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