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复习题作业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是先快后慢。当下渗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此时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18、何谓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其单位及计算公式如何?

(1)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

秒。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流量过程线表示。 (2)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是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

立方米。

用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 W = QT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

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若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Q(立方米/秒),流域面积为F(平方千米),则径流深度R(毫米),可由下式计算:

R?QT

1000F(4)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常用单

位为升/秒·平方公里。

计算式为: M?1000Q F(5)径流系数:径流系数α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

值。

计算式为: α=

作业题:

16、下渗水的垂向分布可分为哪几个带?

大致可划分为4个带:饱和带、过渡带、水分传递带、湿润带。 1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哪些?

①土壤特性的影响:

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 ②降水特性的影响:

降水强度直接影响土壤下渗强度及下渗水量。 降水的时程分布对下渗也有一定的影响。

R,因为R < P,故α < 1。 P③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

地面起伏,切割程度不同,地面坡度大、漫流速度快,历时短,下渗量就小。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既有增大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

正反馈,如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蓄水工程,则增加水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大下渗量;负反馈,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则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下渗量。 18、径流形成过程中包括哪些子过程?

①流域蓄渗过程:

植物截留 → 下渗 → 填洼 → 地面径流 → 表层径流(壤中径流) → 地下径流

②坡地汇流过程:

地面径流 → 壤中流(表层流)→ 地下径流 ③河网汇流过程:

持续过程 → 涨洪阶段(即涨洪段,包括河岸容蓄、河网容蓄) → 退水阶段 → 河网调蓄作用 19、河川径流由哪几种成分组成?

由3种径流组成: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表层流)。

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第一节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流域产流与汇流

复习题:

19、试述各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 ①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 P91 )

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条件:

前提条件:产流界面是地面(包气带的上界面); 必要条件:要有供水源(降水);

充分条件: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 三者都具备才能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②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P91—92 ) 壤中流产流条件是:

前提条件:要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的界面;

必要条件:要有供水,即上层有下渗水;

充分条件:a.供水强度要大于下渗强度;

b.产生临时饱和带;

c.要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条件,即坡度及水流归槽条件。 ③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 P92—93 ) ④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 P93—94 )

饱和径流产流条件:

前提条件:界面不是地面,而是下层弱透水层的上界面; 必要条件:要有供水;

充分条件:a.界面供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

b.形成饱和积水带,饱和带必须达到上层土层的全部饱和 c.还要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条件,即坡度及水流归槽条件。 20、何谓流域汇流?

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即为流域汇流过程。

21、常见的大流域的产流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主要有以下3种:①超渗产流方式

②饱和产流(蓄满产流)方式 ③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 作业题:

20、试述四种产流机制的共同规律。

①任何产流机制其首要条件是要有供水,对地面径流是降水,对其它径流是由上而下的下渗水流。

②要有足够的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 超渗地面径流:降雨强度大于上层土壤下渗率;(i>f)

饱和地面径流:降雨强度大于下层土壤下渗率(i>fB) ;

壤中径流:上层土壤下渗率大于下层土壤的下渗率; (fA>fB ) 地下径流:要稳定下渗率大于地下水的下渗率(fc>fw)。 ) ③对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则还需要在界面上产生临时饱和带;对饱和地面径流,还必须达到表层全层饱和,才具备了产流的充分条件。

④不管哪种产流,都要有侧向运行的动力,如水力坡度、水流归槽的条件等。

⑤无论哪种产流,都是发生在包气带的某些界面上。 ( 包气带上界面(地面)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中界面产生壤中流和饱和地面径流;

下界面产生地下径流。 )

21、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有哪些? ①降水特性的影响

②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 ③流域形状的影响 ④水力条件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水系和流域 第四节 河流的水情

复习题:

22、通常依据什么原则确定河源?

确定较大河流的河源的原则(“河源唯远”、“水量最丰”原则): 先确定干流,一般取长度最大或水量最大的作为干流。

有时也按习惯来确定,如:大渡河比岷江长度和水量都大,但习惯上一直把大渡河作为岷江的支流。

23、河流上、中、下游各段特点如何?

(1)上游:比降大,多瀑布急滩,流速大,流量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

岩或砾石。

(2)中游:比降与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

砂。

(3)下游:比降与流速更小,流量更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

细沙或淤泥。 24、何谓流域?流域的几何特征主要有哪些?如何计算?

(1)流域:是指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为一条

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2)流域的几何特征:①流域面积(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

②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

③流域的形状系数(完整系数)

(3)流域面积测算:

①测量流域面积时,应尽可能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②在图上先勾出分水线,然后用求积仪求得分水线范围内的面积。 如精度要求不高,可用方格法、几何图形法。小流域面积可用实测法。 25、水位观测常用设备有哪几类? 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26、流量测验的步骤有哪些?

①用流速仪测流实际上是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计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然后用流速仪近似地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 ③两者的乘积为通过各部分面积的流量;

④累积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即得全断面的流量。

27、河道中流速分布有何规律?

①天然河道内,由于风力、结冰、水内环流等的作用,最大流速(Vmax)多不出现在水面,而是分布在水面以下0.1~0.3水深处。

②一般地,接近河底处流速近于零,向上增加,开始增加很快,到达一定高度,垂线流速分布较均匀,在水面以下0.1~0.3水深处,达最大值,再向上,流速又减小。 作业题:

22、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如何计算?

(1)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LD=∑

F ( D——河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 ∑L——流域内各级河道总长度(千米),

F——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 (2)河流弯曲系数: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

LK= l ( K——河流弯曲系数;

L——河段实际长度(千米);

l——河段的直线长度(千米)。 ) 23、何谓落差、比降、湿周、水力半径?

(1)落差:指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程差。 (2)比降:河段的落差与该河段长度之比。 (3)湿周:过水断面的河底曲线。

(4)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 24、河流的水量补给类型有哪些?

通常分为以下六种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

②季节性融雪水补给

③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冰雪融水) ④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 ⑤地下水补给 ⑥人工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