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新大纲之思修备考—“认真你就输了吗” 下载本文

Born to win

2020考研政治新大纲之思修备考—“认真你就输了吗”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组刘贤

7月8号,对于参加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考研大纲破天荒的提前两个月发布了。关于考纲提前发布的种种猜测,已经尘埃落定。在普遍考生的眼中里,政治是“马原难,史纲烦,毛中特变化千千万”。唯有思修这个学科常常被大家忽略,但是俗话说,“简单一时爽,一直简单一直爽”,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回顾几道思修学科的真题。

2019年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从法律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 2018年 (1)为什么说青年时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无穷的力量”? (2)青年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2017年 (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三年思修分析题真题的回顾,我们发现,思修这个学科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包罗万象,包含了社会学,伦理学,哲学,法律等等。这是一个可以放飞想象的学科,放飞想象是我们对题目中具体问题的思考,而学会如何“刹车”是讲通过思考之后它应该如何同我们的考纲“匹配”。

今年思修大纲中调整的内容主要围绕 “劳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看似两个不同的知识点表述,但内核是一致的,劳动就是“爱国、敬业”的具体体现。新大纲中表述了“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也创造了道德,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正确的劳动观念是维系人们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的思想观念保障。在职业生活中,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表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

Born to win

共同的价值最求。”

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

整个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实质上讲了“思想”、“道德”和“法律”三部分。去年大纲修改之后思修调整为六章,前三章主讲思想,第五章是道德,第六章是法律。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提炼的章节并没有准确定位,而通过今年大纲的修订,我们可以说前四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整个“思想”要讲的范畴。如果将“劳动”这个核心概念回归到具体章节当中,第一章主要论述人生的价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劳动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要之于社会价值之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第二章中,如何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要正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具体的实践作为条件---劳动。第三章“中国精神”中,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在艰苦奋斗中凝结的伟大精神,并指引我们继续砥砺前进。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敬业”价值观,“劳动最光荣”。第五章,职业道德和劳动联结最为紧密,职业道德中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后第六章,法律篇中,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同时要用法律来保护劳动者,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关于思修大纲变动中核心关键词“劳动”在各个章节的宏观分析。这也提醒我们备考的同学们,思修是以一个有机的学科,“劳动”虽然明确出现在第五章职业道德中,但实质上贯穿整个思修的章节,复习过程中切忌机械化复习和背诵,要学会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以不变应万变。 思维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社会的热点是具体,我们要学会把其抽象然后再重新分配到考纲具体的一种过程,如果只是知道社会有热点,只知道考纲有变化,但是没有经历自己的这种思辨过程,那么永远都觉得学的东西和社会热点的东西是两个维度,无法真正切合在一起,从而得出一种错误的“绝望”,那就是“学习无用”,而思修这门学科,就是最容易让大家有这种感觉的学科。所以很多同学就会说,思修就是“背”嘛,思修就是“不要计较”嘛,甚至会说“思修,认真你就输了”。

Born to win

“认真”和“输”之间,你可能缺失了一个关键的部分,那就是思考和抽象思辨的能力。一个学科之所以“无聊”是因为没有引起你的“思考”,或者换句话说是我们不愿意思考,毕竟这个社会要求的是“短平快”,想要的是快餐文化。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到高分,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思考之后,能够真正享受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并将这种思考延续到我们以后的人生中,而不仅仅是考研结束后的戛然而止,这很浪费,浪费了你的努力和才华。

大纲发布了,知识点在那里。社会也在不断的在产生事件,热点也在那里。接下来,重点就是我们了,努力和思考,也在那里,希望大家都能在备考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成绩,收获思考和享受思考快乐的能力。

来源:跨考教育政治教研组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