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课课教学诊改 下载本文

课程教学诊改方案

(试行)

为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增强各教研室自我发展意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诊改目的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了解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教研室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重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诊改原则

1.现实评估与建设性、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2.以自评为主的自评与督评相结合原则。 3.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5.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原则。 三、诊改内容

诊改内容分为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特色与创新5个部分(4个一级指标,1个特色与创新项目),包含教学大纲、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实践教学、主讲教师、教学文件、课堂讲授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师生反映12个二级指标,23个观测点,详见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四、诊改程序和方法

1.课程小组自评。课程所在教研室整理课程建设、管理与实施等相关资料,对所评课程的课程开发、管理、实施、评价以及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总结,肯定成绩,分析差距与不足,根据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

1

标内涵及等级标准(试行),进行逐项审查打分,填写课程教学诊改评价自评表,最后形成课程教学诊改自评汇报。

2.学院诊改组复评。在课程所在教研室自评的基础上,学院诊改组深入课程组,搜集相关信息,对所评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及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对照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进行公正评价,确认评价得分,形成评价意见和建议。

3.课程教学诊改的方法。主要通过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座谈和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

五、诊改组织机构 组 长:教学诊改处处长

成 员:相关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诊改处人员,相关课程所在教研室教师。

六、诊改结果使用

1、各教研室要把诊改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编制新的课程建设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2、评价结果作为课程建设重点推荐、课程改革成果评优和评选表彰先进教师的重要依据。

3、课程教学诊改结果适时向全院公布。 附件:

1.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试行) 3.课程教学诊改评价自评表

教学诊改处

二〇一七年九月八日

2

附件1:

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1教学大纲(5分) 1.课程开发(25分) 1.3课程教学资源开发(10分) 2.1设计管理(5分) 2.2质量管理(5分) 2.3成果管理(5分) 2.4实践教学(5分) 1.2教学改革(10分) 主要观测点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计划实施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保证的相关措施 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技能竞赛活动 实践能力 表彰和奖励 学期授课计划 3.2教学文件(10分) 3.课程实施(45分) 3.3课堂讲授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20分) 教案 教材选用 讲授质量 答疑及批改作业情况 平时性考核 3.4成绩考核(10分) 终结性考核 试卷和成绩分析 4.课程评价4.1师生反映(10分) (10分) 特色与创新项目 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反映 学院教学诊改组和分院(部)同行反映 特色与创新 2.课程管理(20分) 3.1主讲教师(5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