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讲故事》(北师大) 下载本文

《讲故事》

舒城城关三小 张芳

◆ 教学模式介绍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

◆ 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混合的算式,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注了下面两点:

1.关注画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的作用。

在教学中,出示每一个问题之后,都先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呈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为正确列式计算打好基础。

2.关注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内容相似,解题思路虽然存在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当学生解决完每一个例题之后,都及时回顾反思,总结解题思路,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材分析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9~22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教材创设了“淘气在语文课上讲故事”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3.教材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继续熟悉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学会用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画图分析、列式计算、即时训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会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亲自讲过故事吗?在一次语文课上,淘气和同学们要轮流讲故事,这给淘气带来了一个难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难题吗?愿意帮他解决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讲故事》。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以及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新课的学习,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1.出示教材19页情境图。

提问:画面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5分可以讲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不超过3分。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 2.画图分析题意。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信息:淘气5分讲了850字;问题: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 (2)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情境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吗?比如列表或图示。 (独立构思,动手画一画) (3)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只要能正确表达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3.解决问题。

◆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