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新新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0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如今,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与本土画家们的改革与探索中,当代水墨人物画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在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下,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应该如何继承本土的文化特色与精神气质,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这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形式语言 艺术风格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代水墨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今天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当代水墨画家在笔墨语言、绘画风格以及题材上都试图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充分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与文化气息。当今网络信息与图像时代的来临,给中国民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失衡感。传统的水墨艺术已不能满足当下人的需求,当代人物画家在情感和精神追求方面有了新的表达需求,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态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水墨人物画以全新的表达方式参与到大众生活中,表现形式更为自由。 1 水墨画的传承
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载体,在漫长的古典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画以对自然独特的心理体验方式和超越人生真实的空间建构,不断完善了具有民族个性色彩的水墨语言。它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之中。儒道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根基,加之历代玄学、禅宗、理学以及心学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也随之演变。二十世纪,西方的哲学思想和各种文化观念涌入中国,从另一层面影响着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乃至整个大的艺术图式不断地传承下来,通过对这种形式语言的发展及其演变的审视,便可窥见艺术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多元化的文化意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渗透于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中。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水墨语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语言与表现技法。用水墨的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以及远离现世的心理意识,具有对生命的体验和精神进行直接表达的能力,体现出中国艺术的写意高度。中国的水墨画以独特的开放性思维和认知方式,使绘画语言表现性的美学价值由视觉图式上升到精神表现的层面:绘画的内涵通过人生感悟所形成的含有文化形态的笔墨语言来标示,并且在艺术史的演变过程中体现出含蓄、内敛的写意精神。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整个民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家心里对个性语言的容纳,以及通过获得新的表现语言来达到诉求。
2 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画以其独特的“墨像语言”拉开了与传统“线性语言”的距离,但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的恶劣环境,水墨人物画一直停滞不前。直到二十世纪,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些艺术家顺应时代的潮流,将水墨人物画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水墨人物画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
刘国辉先生在《水墨人物画探》中将现代水墨人物画分为“四派”:以蒋兆和为代表的“尚行派”,以程十发为代表的“尚趣派”,以李震坚、方增先为代表的“尚法派”,以黄胄为代表的“尚势派”。当今许多水墨人物画家或多或少都与他们有师承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使得当代水墨人物画坛的情况更加复杂,倘若再用四派去衡量,恐怕已经涵括不了了。有学者将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写实水墨人物画;二是表现性水墨人物画;三是写意水墨人物画。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前景甚广,我们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至高点,从世界文化的角度去总结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形式、造型等优秀之处。我们不应该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一味追求笔墨语言的形式化,应该首先提高画面的心性,再去注重技法上的创造,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从人物画的本质上体现出民族精神,挖掘笔墨在当代表达的各种可能性。艺术的本质在于自由表达生命最深层次的律动,当代水墨人物画要从这一艺术本质出发,表现出对人内在情感的真正关照。
水墨人物画家在感受到内在个性差异的同时,也会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现实气息和时代精神,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时代同步,水墨人物画在继承和创造中得到新的发展。 3 结语
二十世纪人物画开始贴近人生,并使得执著于人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的核心所在。中国现代人物画家,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执著于人生而不拘泥于世俗,超脱于人世而不陷入虚妄。执著于人生使得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物画生气盎然,但是,一味的执著和沉陷,难免少了一些超脱的高致。造型上拘泥与人物画向前发展的不利因素。中西、古今、写实、写意、具象、抽象等文化论争情结,已逐步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化解,中国人物画也走出了“斗争哲学”的偏颇,跳出非此即彼的两级二分框架,既有“入乎其内”的执着与生动,又不乏“出乎其外”的超脱与高致;既有“得其环中”的一往情深,又有“超以象外”的空灵高旷。在这一起点上,步入新世纪的中国人物画家们必将化生出代表二十一世纪文化精神的新的中国人物画。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2] 林木.笔墨论[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3] 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