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
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哪些准备
一、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南北文学的差异。 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南北文人相互学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
二、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上官仪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错(泛指镶嵌或绘绣。)婉媚。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三、诗歌题材的开拓
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陈子昂的诗歌 创作中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
四、风骨的倡导
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相关论说。
五、五律的声律定型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庭文人,题材较为狭窄,但对近体诗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在声律、对仗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
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说明: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沈佺期、宋之问在五律定型上的贡献。五律定型的意义:具有推导作用,成为近体式的定式、法则。
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六、优美意境的营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 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
《代悲白头吟》: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那玄学家所谓的“永恒”——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在它面前一切都变渺小了,一切都没有了。自然认识了那无上的智慧,就在那彻悟的一刹那间, 恋人也就变成哲人了。
“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王维、孟浩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以擅长描绘
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孟浩然诗风平淡自然,山水诗的特点:长于表现大自然清幽景象,多用白描手法,以清幽淡雅或清空闲远为主要风格,但也有例外。其田园诗的特点:在内容上多与隐居思想融合,风格平淡。王维山水田园诗,主要写山林幽美风光及隐居的快乐,曲折表现对官场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山居秋暝》就创造一清新明郎、洁静纯美的世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达到高峰。
高适、岑参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者为边塞诗派的代表,合称“高岑”。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最擅长的诗歌体式: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