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现代化主题 下载本文

现代化主题

1.(2015·山东烟台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6)(18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

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6分) 材料二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4分)

(3)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结合经济方面的史实说明其理由。(6分)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现代化主题

【解析】(1)本小问新因素,据材料一“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和“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第一小问事件,据材料二“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和“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

1

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据材料二“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可知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本小问史实说明,需要抓住时间点,联系相关史实来分析说明,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答案】(1)因素: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6分) (2)事件:洋务运动(2分)

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4分)

(3)理由: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6分)

2.(2015·浙江湖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41)(10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

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是突破原有农业大生产力形态转向工业大生产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世界历

2

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最早启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内源性现代化……主要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近代西方和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经济 政治 思想 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现代化历程中,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史观?(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的启动属于哪一种模式?并说明理由。(2分)

(3)填写材料三中序号所对应的史实各一例,并分析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6分)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史学观念;现代化史观;现代化主题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可以归纳为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2)第一小问模式,根据材料二“主要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外源性现代化;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材料二的意思,可以从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角度归纳。

(3)第一小问史实,中国经济可以列举洋务运动或者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西方政治可以列举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西方思想可以列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第二小问分析,结合所学教材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角度归纳,主要应该有改变专制政体为民主政体、争取民权等。

【答案】(1)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写出两个即可。3分) (2)模式:外源性现代化。(1分)。

西方 两次工业革命 ② ③ 中国 ①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远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