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2016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语文版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语文版)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啜泣(chuò) 悲剧(bēi) 尽管(jìn) 爱憎(zēng) B.筛选(shāi) 薄雾(wù) 颤动(chàn) 爱慕(mò) C.序跋(bá) 奄奄待尽(yǎn) 攀附(pān) 绕圈子(rào) D.糟粕(pò) 阴霾(mái) 头衔(xián) 堂吉诃德(kē)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装聋作哑 周密构思 放弃企图 再接再厉 B.融会贯通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投地 C.建筑雕刻 孤陋寡闻 洋洋大观 鸦雀无声 D.外界刺激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A.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家〉的序和跋》――巴金――现代作家 B.《读〈堂吉诃德〉》――海涅――德国诗人 C.《论语》――孔子――春秋 D.《永远新生》――吴冠中――当代油画家、国画家 5.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4分) 书籍是什么?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说:书籍是 。 6.综合性学习。(6分)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心灵,学校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的成语,请你至少写出两个。(2分) (2)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并简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1分) (3)有人认为,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今后网上阅读将会取代传统阅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P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 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大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 人情的共性决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造。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7.“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指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1分) 8.文中加点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9.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中走出来的?(2分) 10.选文最后一句话(画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1.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冯友兰 我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现在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在读的时候,还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当然,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要过河拆桥。 然而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12.本文阐述的读书观是什么?(3分) 13.文中说读书应“精其选”,作者推荐哪一类书应精读?精读的方法是什么?(3分) 14.文章标题“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具体指的是什么?“过河拆桥”一词有何妙处?(4分) 15.品味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