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下载本文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17标段强夯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强夯主要用于处理人工填土、采空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临近既有线、居民区的地基处理不应采用强夯处理。

3.2强夯单击夯击能力4000KN·m/㎡,夯击遍数一般为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3遍,满夯时锤印应搭接;强夯范围为排水沟外缘1m,两侧路堤边坡坡脚外3m。基底铺设0.6m碎石垫层,内铺一层土工格栅,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60KN/m。

3.3黄土地区路堤坡脚内侧基底下铺设三七灰土垫层厚0.5m,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垫层中夹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延伸率≤10%,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10KN/m,两端回折不小于2m。路堤坡脚外侧至排水沟外1m范围及排水沟底面及两侧侧面采用三七灰土封闭,厚0.3m。

非黄土地区强夯顶面铺设0.5m厚碎石+0.1m中粗砂垫层,夹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110KN/m,延伸率≤10%,两端回折不小于2m。

3.4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3.5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工艺性试夯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3.6强夯处理后地基,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检验,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1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夯前调查→试验性施工→确定强夯方案→强夯→夯后检查→终夯→验收→三检合格→监理验收。

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按“三检(自检、复检、专检)”制度执行。 4.2 工艺流程

终夯 夯后检验 补夯 开始强夯 夯后检验 试验性施工 调整强夯方案 设计强夯方案 夯前调查 施工准备

工程验收

图4.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4)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土质差异较大时),进行试夯和试验性施工,试夯点面积不小于20m×20m。

①试夯过程中,应测量每个夯点每次夯击的下沉量。

②试夯结束后从加固深度范围内每隔0.5~1.0m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性系数等指标,或进行载荷试验和原位测试。

③测试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调整设计参数(夯锤质量、落距、夯击次数等)后重新进行试夯或修改加固方案。 5.2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 ②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在平整后的场地上按设计夯点间隔距离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确定施工参数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满足下列条件:

①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不大于50mm;4000~6000KN·m时不大于1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D)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中间,以后各夯击点间距适当减少。

夯击2遍平面布置示意图 夯击3遍平面布置示意图 夯击4遍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5.1 夯击平面布置示意图

注:①为第一遍夯击点,②为第二遍夯击点,③为第三遍夯击点,④为第四遍夯击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