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下载本文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知识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政策则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

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B.结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3.教师导入: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

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

1.自读教材

2.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作出标记

探究一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 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小结: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南斯拉夫剧变后出现的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然后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进攻。

2. 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A.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

B.恶劣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3.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A.美国的意图: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

B.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探究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多极化分别指哪些国家?

“一极”是美国,“多极”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