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九校2018-2019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诗三百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朦诵”并提。。
诗歌也常被人民群众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抓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赋诗“可用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白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这种
情况被称作“献诗陈志\
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所以卿士“献诗”经常
和“瞽献曲”、“朦诵”等一起出现。
C.《诗经》中的作品被封建统治阶级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其实它们原来
只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D.从西周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
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
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B.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
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C.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
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故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
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盂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
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B.古人在“赋许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C.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
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D.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百篇中,不然
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迭。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