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很多问题任然非常显见。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主要反映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我国制造业要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在先进制造技术上: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得到了普及;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由起步迈向成熟;3,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4,热加工工艺模拟优化技术取得重要进展;5,激光加工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有实质性进展;6,数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7,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研究开发获重要进展;8,微型机械研究进展迅速;9,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研究和应用取得突破;10,新生产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这些将使我国制造业的加工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也提高了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的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使之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在国际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能源消耗大。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较廉价,在制造的各个环节中,人工参与的工作量较多。又由于技术上的落后,使生产效率降低,这样势必使附加劳动量大大增加。2,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得核心,而我国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不能满足要求。长期以来缺乏具有工程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较高的成套装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3,研发能力弱,技术引进受限制。技术创
新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零部件都是从国外直接买进的,缺乏知识自主权和一些知识创新的优秀人才。这和教育体系和国内优秀人才的流失也有很大关系。另外,我国制造业还面临很多的问题,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结构分析从整体上看,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受总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限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不平衡。从结构方面看,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第一,不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差异较大。从前面制造业分支行业净出口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制造业中,纺织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业、烟草业、皮革及制品业等行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塑料制造业、橡胶制造业,医药业、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第二,不同技术水平的制造业具有不同的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统的以轻工业品为主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纺织、食品、皮革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以化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代表的具有一定附加值和中等技术含量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相对国际竞争力较弱。第三,资源禀赋不同的行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差异较大。如我国大多数非金属矿物资源和部分铅、锌等金属矿物资源丰富,相应的石料、石膏制品,陶瓷制品等非金属矿物制品,铅、锌等金属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由于木材、铜、镍等资源的相对缺乏,相应的木材加工制造业、纸及纸制品业、铜、镍及其制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才能突破产业发展和升级中的技术“瓶颈”制约,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大量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培养大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和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改善教育体系和企业的培养计划。企业要完善鼓励研发和创新的经济政策,加强政策激励作用,形成有效的促进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力度,同时提高技术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要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加强产业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
2:制造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高技术这两要素正在迅速地上升为制约现代制造业的主导因素,并对制造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现代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深加工企业,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由知识技术或信息的投入所决定的。而在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归根到底来自于人。传统制造业正从其他学
科中吸收营养并与其他新兴产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CIMS为标志的综合生产自动化已成为制造业的热点。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其数据库技术,将制造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有关信息集成起来,并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总体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系统,将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关人、技术和管理的三要素及有关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交货期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赢得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熟知市场行情信息的人才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关键。
3:制造业的敏捷化,智能化,环保化趋势
为了适应新时期世界制造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业不仅要灵活多变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而且还要及时快捷地满足用户对产品时效性的需求,这样就促使制造业向敏捷化方向发展。新世纪的到来,将使制造业的发展面临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在无法预测和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业如何能按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是关系到制造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而虚拟制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武器和便利条件。智能制造则是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和“自治控制”来构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在国民经济各门类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加上占用资源、消耗能源的程度非其他领域可比,因而对人类居住的环境总体影响很大。因此,向环保化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制造业走上一条快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
机制创新是我国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信息化高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解决好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从建立健全市场微观基础看,要加快国有经济市场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规范和搞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推进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减少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干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又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干预作用。推进产业组织调整,要推动形成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的环境,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结构”,促进企业行为的转变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积极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支持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必须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培育和扶持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加以调整,对扶持对象,扶持手段,扶持过程等方面进行变革。
姓名:原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