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二单元 10 扼住命运的咽喉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蔓延/顺蔓摸瓜 轻佻/窈窕 瘦削/削弱 ......B.顷刻/一碧万顷 创痕/悲怆 栖身/恓惶 ......C.蚀本/拾级而上 谐谑/贫血 契合/趔趄 ......D.香醇/谆谆教导 融洽/下颌 漂流/漂白 ......

解析:选D。A项,màn/wàn,tiāo/tiǎo,xuē;B项,qǐnɡ,chuānɡ/chuànɡ,qī/xī;C项,shí/shè,xuè,qì/qie;D项,chún/zhūn,qià/hé,piāo/piǎ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________”。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________”,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席卷 系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B.笼罩 停 扩展 D.笼罩 系 扩充

解析:选A。席卷: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迅速有力地掠过。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文段中说的是“寒流”,用“席卷”恰当。“系”有“拴”的意思,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用“系”更为生动形象。扩展:向外伸展。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

3.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肆虐 凋凌 C.版图 稚嫩

B.集结 昼夜兼程 D.嫣然 抱憾退出

解析:选A。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4.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解析:选C。第一个空的上文说的是春天刚刚来到的景象,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东风好作阳和使”,“东风”也就是春风,同样表明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万柄莲香一枕山”写的是盛夏景象,所以应选用“逢草逢花报发生”。第二个空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桃花嫣然出篱笑”,“笑”写出了桃花刚要绽开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样子,陈述对象是“桃花”,用“似开未开最有情”恰当。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4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87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上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17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金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中留下了

深刻的创痕。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两岁。他教育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此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岚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的,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再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5.分条概括贝多芬幼年曾经有哪些不幸?

答: 答案:①家境贫寒。②母亲早逝。③父亲残暴而酗酒。④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担而毫无生活的乐趣。⑤担心自己同母亲一样染有肺病而心情抑郁。

6.第三段中画线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答案: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写悲惨的童年生活过渡到写家乡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