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版微观经济学部分课后主观题答案 下载本文

第二章

二、分析题

1.指出发生系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增加了。 答案:

1) 蘑菇致癌必然会减少人们对蘑菇的需求,需求减少以为着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意味着需求增加)。2)两种蘑菇属替代品关系,替代品价格上涨有替代效应将导致本产品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右移。3)收入增加将会引起收入效应,对蘑菇需求变化要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态度,正常品需求增加,劣等品需求减少,收入中性的话则不变,蘑菇属于正常品。4)工人数变化影响供给,需求不变。 2. 下列事件对某产品的供给有何影响?

(1)该产品生产技术有重大革新 (4)预计该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2)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数目减少了(5)轿车的价格下降了

(3)生产该产品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下降(6)政府提高对轿车企业的税收 答案:

(3)生产成本降低,自身价格不变情况下,利润上升,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大,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长期上: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会缩减生产,减少产量供给,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短期上:如果预计产品价格要下降,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5)仅是供给量的变化。 (6)成本提高,供给减少,向左移动。 3.没有。只是价格变化导致的需求量变化。 4.不矛盾。(需求与需求量)

5.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

薄利多销,指针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商家以减少利润的方式进行促销。当厂家降价时无疑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因为商品的价格弹性大,所以消费者必将增加对其的购买。从而迎合了商家多销的目的。

6.需求的价格弹性减小,总收益(弹性公式)

7.如果需求是确定的,每一个体 (一所大学)可以根据提高价格与关注销售数量变动来自行确定需求曲线。大学官员没有观察整体的需求曲线,而是注重看15年来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假定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供给曲线向下倾斜,需求弹性可以是任何一个值。需求曲线可能向上移动,因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增长了并且学生愿意为每一个机会(或者交易)支付更高的价格。更多的市场研究将会支持需求对价格完全无弹性的结果。

price D1996 S1996

D1986 S1986

D1976 S1976 Quantity 四、讨论题

1.略(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价格)

2. 国家对于票价市场采取的价格限制的政策。价格限制是指国家为了防止价格过高而对某一商品的价格设定在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限度。这将会导致供不应求的状态。解决方法是配给,排队和黑市,票贩子与消费者的交易就属于黑市,票贩子拉帮结伙买票,再以较高的价钱卖给有需要的消费者,有利可图,因此屡禁不止。

3. 好。投机是指不为从事生产和消费而仅为了赚钱进行的买卖活动。1)可以再空间上调剂余缺,能真正的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创造价值。2)在价格低时购进,防止价格进一步降低;在价格高时售出,防止价格进一步上升。3)提供了准确的价格信号,是的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可以准确计算出其盈亏结果。

4.改革前: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例如稳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安定民心。我国以农补工政策。改革后: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其目的是人为定出较高的价格交易水平,使供给方(农民们)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粮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5.

6.

7.你认为必需品和奢侈品那个对社会发展可能更重要些?为什么?

奢侈品。奢侈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收入变化时,对它的需求变化幅度大,所以当人们收入增加后,实际的购买能力上升时, 对奢侈品的需求会大幅度上升,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而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小。

第三章

二、分析题

1.商品的价格会受边际价格影响(最后一单位的效用)。水的供给是远大于钻石,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虽然口渴的时候第一口水珍贵无比,但随着水的供给的增加,水就不值钱了。但是钻石由于其稀少性,保持着昂贵的价格。 2.(1)正常的差异曲线

(2)(替代商品)

(3)

(4)好商品和坏商品

(互补商品)

3.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的解释有何异同

消费者均衡:在收人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从而获得最大满足的状态,即总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 同 ①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消费者的行为是在既定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序数效用理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异 边际效用分析法。均衡要素:⑴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最大效用。⑵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算线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为均衡点。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均衡要素:⑴随着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得到的效用是消费品所得的效用和最后一件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是一样的,都等于货币本来的价值的效用时,实现了均衡。 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递减的。⑵有限的收入消费者每一件4. 给现金更好。因为钱数增加,则预算线向右移动,无差异曲线表示最优配置,则关于新的预算线有一条无差异曲线,两线相切的点即为最优配置。而若是直接发放食品,则将穷人的总收入不变(即将原钱数平移到B点y值),而食物增加(新的配置为B点),所达到的效果不一定是最优配置,因此效用可能不是最大。故而直接发放现金更好 四、讨论题

1. 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欲望的强度会因为即刻的满足而减弱。而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获得的满足最终会达到饱和状态,欲望也减弱到最低限度。相应的,每一商品增量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存在反例,对于所有对一项事物有特殊爱好的人来说,他所追求的消费品并不符合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如集邮爱好者。

2. 根据边际效益递减理论,随着数量的增加,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小,富人拥有比穷人更多的财富,数量大,边际效应小。为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每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同),政府应该向富人征税,并通过方式转移给穷人。 3. 把闲暇和收入看做某人要选择的两样商品(画出无差异曲线)。当收入增加时,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了,这样就会鼓励他多工作。这就是替代效应。再来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预算线向右移动,随着收入的增加,他就更倾向于享受更多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工作时间减少。

4. 把未来消费和现期消费看做某人要选择的两样商品(画出无差异曲线)。对利息征税,从替代效应看,储蓄的实际利息率下降,相对于未来消费而言,储蓄的收益或现期消费的成本降低了,人们增加现在消费而减少未来消费;从收入效应看,实际收入下降,移动到降低的无差异曲线,只要两个时期的消费为正常商品,人们减少现在消费,增加储蓄。所以最后的结果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比较。 5.有无消费者生产剩余

第四章

二、分析题

1.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生产要素可分为不变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短期生产函数Q=f(L,K)中,假定资本投入量K固定,劳动投入量L可变。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生产要素皆为可变生产要素。长期生产函数Q=f(L,K)中,资本投入量K和劳动投入量L皆可变。 2. 0~L2阶段:APL随着劳动的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单位劳动的产量水平不断上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点L2处:MPL=APL

L2~L3阶段:MPL下降但未为负值,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已经在发生作用,但TPL仍在增加。APL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

点L3处:MPL=0

MPL负向增大,总产量在加速减少;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会选择在总产量加速减少的情况下生产,所以不会选择第三区间。而在第一区间,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利于企业增加产量的,所以企业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点L2处效率最高,点L3处总产量最大。

3.不矛盾,两者是不同概念。规模收益问题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假定生产中的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指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从而使生产规模发生变化时,引起产量变动的规律性。在企业的规模从很小开始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会顺次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如果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为规模收益不变。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由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减带来的产量变动的规律。

4.会。规模收益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体现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的关系。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为规模收益递增,等于则为规模收益不变,小于则为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减不等于产出的减少。一般说来,在企业的规模从很小开始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会顺次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开始时,厂商的扩大规模,会使收益增加,因而规模收益是递增的。但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厂商内部分工受到破坏,各个生产部门的协调失灵,从而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5. 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某种要素增加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该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数量就会减少。

6. 大于时,表明此时所使用的资本数量过多,劳动数量过少,因而资本的边际产量较低,劳动的边际产量较高,应该增加劳动的使用量,同时减少资本的使用量。随着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同时随着资本使用量的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上升,最后达到最适生产要素组合。小于时,则同理相反。

MPfMPbMPS??wwwS,其中下标f、b、s代表b7.需要变革。员工最优组合的必要条件是:f?10,wf?20元,MPb=20,wb=30,MPS=50,ws=50f非熟练、半熟练、熟练。因MP元,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得:10/20≠20/30≠50/50。由此可推知,该公司员工组合确有

MPfMPbMPs102050www改革的必要。由于20<30<50,即,f<b<s,所以熟练工人的雇佣量必

须增加,非熟练工人的雇佣量必须减少,半熟练工人则可能需要增加或减少。以上变动为的是促使每一单位货币支出在每一员工身上都能产生同样的边际实物产量。 8.200,250,应选择种蔬菜,500-200>25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