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生化测试一: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COOH3N-H+CRa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 兼性/两性 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阴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5.皮肤遇茚三酮试剂变成 蓝紫 色,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蛋白质 所致。

6.Lys的pk1(?)=2.18,pk2(??NH3)=8.95,pk3(??NH3)=10.53,其?COOHpI为 9.74 。在pH=5.0的溶液中电泳,Lys向 负 极移动。

7.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 NH3+/氨基 上放出的 H 。

8. 一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可牢固地结合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因此需要一种比原来缓冲液pH值 小 和离子强度 高 的缓冲液,才能将此氨基酸洗脱下来。

9. 决定多肽或蛋白质分子空间构像能否稳定存在,以及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主要因素是由 一级结构 来决定的。

10. 测定蛋白质中二硫键位置的经典方法是___对角线电泳 。

11. 从混合蛋白质中分离特定组分蛋白质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它们之间的 溶解度 、 分子量/分子大小 、 带电性质 、 吸附性质 、 生物亲和力 。 12. 蛋白质多肽链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包括__α-螺旋__、_β-折叠__、__β-转角__等,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__氢__键。

13. 蛋白质的?—螺旋结构中, 3.6 个氨基酸残基旋转一周,每个氨基酸沿纵轴上升的

高度为 0.15 nm,旋转 100 度。

14. 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是利用了蛋白质的 带电/解离 性质。阴离子交换层析在层析柱内填充的交换剂上带 正 电荷,可吸引带 负 电荷的蛋白质,然后用带 负 电荷的溶液洗柱将蛋白质洗脱下来。

二、选择题

1.区分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是根据 ( C )

A. 所含的羧基和氨基的极性 B. 所含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C. 所含的R基团为极性或非极性 D. 脂肪族氨基酸为极性氨基 2.下列哪一种氨基酸不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 ( D )

A. 亮氨酸 B. 异亮氨酸 C. 苯丙氨酸 D. 酪氨酸 3.下列哪一组氨基酸为酸性氨基酸: ( D ) A. 精氨酸,赖氨酸 B. 谷氨酸,谷氨酰胺 C. 组氨酸,精氨酸 D. 谷氨酸,天冬氨酸 4.含硫的必需氨基酸是 ( B )

A. 半胱氨酸 B. 蛋氨酸/甲硫氨酸 C. 苏氨酸 D. 亮氨酸

??5.芳香族必需氨基酸包括 ( D )

A. 蛋氨酸 B. 酪氨酸 C. 亮氨酸 D. 苯丙氨酸 6.含四个氮原子的氨基酸是 ( B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7.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D ) A. 赖氨酸 B. 羟赖氨酸 C. 酪氨酸 D.鸟氨酸 8.在蛋白质中不是L-氨基酸的是( B )

A. 苏氨酸 B. 甘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谷氨酰胺

9.谷氨酸的PK值为2.19, 4.25, 9.76; 赖氨酸的PK值为2.18, 8.95, 10.53; 则它们的PI值分别为( B )

A. 2.19和10.53 B. 3.22和9.74 C. 6.96和5.56 D. 5.93和6.36 10.从赖氨酸中分离出谷氨酸的可能性最小的方法是( D )

A. 纸层析 B. 阳离子交换层析 C. 电泳 D. 葡萄糖凝胶过滤 11.用于确定多肽中N-末端氨基酸的是( C )

A. Sanger试剂 B. Edman试剂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2.有一蛋白质水解物,在PH6时,用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第一个被洗脱的氨基酸是( C ) A. Val (PI5.96) B. Lys (PI9.74) C. Asp (PI2.77) D. Arg (PI10.76) 13. 下列关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

A.是人工合成的不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 B.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的离子是阴离子 C.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类 D.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的离子是阴离子 14.可使二硫键氧化断裂的试剂是( C )

A. 尿素 B. 巯基乙醇 C. 过甲酸 D. SDS 15. Sanger试剂是( B )

A.苯异硫氰酸酯 B. 2,4—二硝基氟苯 C. 丹磺酰氯 D.β—巯基乙醇 16.下列哪种氨基酸可使肽链之间形成共价交联结构( D ) A.Met B. Ser C. Glu D. Cys

17.以下氨基酸中哪一种可能会改变多肽链的方向和阻断a-螺旋( D ) A. Phe B. Cys C. Trp D. Pro 18.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特点是( C )

A.肽键平面完全伸展 B.靠盐键维持稳定 C.多为右手螺旋 D.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19.为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出活性蛋白最有可能的方法是加入( A ) A. 硫酸铵 B. 三氯乙酸 C. NH4Cl D. 氯化汞

20.有一个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得:②H-Ser-Ala-Arg-OH③H-Gly-Tyr-OH①H-Met-Glu-Leu-Lys-OH三组片段,用BrCN处理得:④H-Ser-Ala-Arg-Met-OH⑤H-Glu-Leu-Lys-Gly-Tyr-OH两组片段,按肽谱重叠法推导出该九肽的序列应为( C ) A. 3+2+1 B.5+4 C.2+1+3 D.2+3+1 E.1+2+3 21.蛋白质变性后,不发生下列哪种改变( C )

A.生物活性丧失 B.易被降解 C.一级结构改变 D.空间结构改变 E.次级键断裂 22. 关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

A. 疏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 B. 亲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 C. 羧基多位于分子内部 D. 二硫键位于分子表面 23. 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 D )

A.牛胰岛素(分子量5700) B. 肌红蛋白(分子量16900)

C.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D.马肝过氧化物酶(分子量247500)

24. 镰刀型贫血病患者,Hb分子中氨基酸的替换及位置是( D )

A. α链第六位Val换成Glu B. β链第六位Val换成Glu C. α链第六位Glu换成Val D. β链第六位Glu换成 Val 三、名词解释

1. α-氨基酸:是含有氨基的羧酸,氨基连接在α-碳上。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2. 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

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 层析:按照混合物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者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

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4. 蛋白质的沉淀:如果加入适当的试剂使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状态或失去水化层(消除

相同电荷,除去水膜),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再稳定并将产生沉淀。 5.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6. 结构域: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

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 四、问答题

某八肽的氨基酸组成是2Lys, Asp, Tyr, Phe, Gly, Ser和Ala。此八肽与FDNB反应、酸水解后释放出DNP—Ala。用胰蛋白酶水解该八肽,得到两个三肽及一个二肽,其三肽的氨基酸组成分别为Lys, Ala, Ser和Gly, Phe, Lys。用胰凝乳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该八肽,释放出游离的Asp及一个四肽和一个三肽,四肽的氨基酸组成是Lys,Ser, Phe, Ala, 三肽与FDNB反应后,经酸水解释放出DNP—Gly。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写出该八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并简述分析过程。

解答: Ala-Ser- Lys- Phe- Gly- Lys- Tyr- Asp

生化测试二:酶化学

一、填空题

1. 酶的活性中心有 结合部位 和 催化部位 两个功能部位,其中 结合部位 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部位 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加,另一方面 过高的温度会使酶蛋白变性。

3.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一般用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反应产物的增加量表示。

4. 全酶有 酶蛋白 和 辅助因子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酶蛋白

决定专一性和效率,辅助因子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5. 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式包括 变构调节 和 可逆修饰 。

6.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为 专一性 、高效性 、催化条件温和、活性可调节。

二、选择题

1.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的抑制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 A ) A.作用时间 B.抑制剂浓度 C.底物浓度 D. 酶与抑制剂亲和力的大小 E. 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2. 关于变构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的 ( C )

A.变构效应剂多为酶的底物或产物 B.存在催化与调节两个活性部位

C.反应符合米-曼氏方程式 D.反应曲线呈S形 E.一般由多个亚基组成 3. 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 ( C )

A. Vmax减小,Km减小 B. Vmax增加, Km增加 C. Vmax 不变,Km增加 D. Vmax 不变,Km减小 E. Vmax 减小,Km增加

4. 酶的活化和去活化过程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

( D )

A.天冬氨酸 B.脯氨酸 C.赖氨酸 D.丝氨酸 E甘氨酸 5. 酶的抑制剂 ( B )

A.由于引起酶蛋白变性而使酶活性下降 B.使酶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C.只引起酶蛋白变性而可能对酶活性无影响 D.一般为强酸,强碱 E.都和底物结构相似 6. 同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结构相同来源不同 B.由不同亚基组成

C. 电泳迁移率往往不同 D.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专一性

7.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 C ) A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可逆抑制 D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E反竞争性可逆抑制 8. 关于酶的必需基团的错误描述是 ( E )

A.可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B.可与底物结合 C.可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结构 D.可存在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 E.只存在于酶的活性中心

9. 某一符合米曼氏方程的酶,当[S]=2Km时,其反应速度V等于 ( B ) A.Vmax B.2/3Vmax C.3/2Vmax D.2Vmax E.1/2Vmax 10.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 D )

A.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相似 B.抑制剂与酶作用的底物结构相似 C.抑制作用强弱与抑制剂浓度无关 D.抑制作用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E.动力学曲线中Vmax不变,Km值变小 11.关于修饰酶的错误描述是 ( C )

A.酶分子可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 B.这种修饰可引起其活性改变

C.修饰反应可在各种催化剂催化下进行 D.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常见的修饰反应 E.绝大多数修饰酶都具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形式 12.有关全酶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D )

A.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B.通常一种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

C.而一种辅助因子则可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 D.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取决于辅助因子 E.酶促反应的高效率取决于酶蛋白

三、是非题

1. 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 ( × ) 2. 酶的最适PH值是一个常数,每一个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PH值。 ( × ) 3.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 ( √ ) 4.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一定与酶的底物结合在酶的同一部位。 ( × ) 5. 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作用于葡萄糖(Km=6X10-6mol/l)或果糖(Km=2X10-3mol/l),则该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 × )

6. 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酶的比活力和总活力。 ( √ )

四、名词解释

1. 酶的变构调节 酶在效应物的作用下发生构象改变,同时引起酶的活性变化的调节方

式。是一种可逆的快速调节方式。

2.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包括结合部位和

催化部位。

3. 酶的活力单位 是指规定条件(最适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催化完成一定化学反应量所需

的酶量。是衡量酶活力大小的计量单位。有国际酶学会标准单位和习惯单位。

4. 酶的比活力 每单位(一般是mg)蛋白质中的酶活力单位数(酶单位/mg蛋白),可以

表示酶的纯度。

五、计算题

焦磷酸酶可以催化焦磷酸水解成磷酸,它的分子量为120000,由6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纯酶的Vmax为2800单位/毫克酶。一个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标准的测定条件下,37℃,15分钟内水解10微克焦磷酸所需的酶量。问:

1)毫克酶在每秒钟内水解了多少摩尔底物?

2)每毫克酶中有多少摩尔的活性中心?(假定每个亚基上有一个活性中心) 3)酶的转换数为多少?

解:1)根据Vmax为2800单位/毫克酶以及活力单位规定可得:

2800×10÷(15×60×178)= 0.175μmol= 1.75×10mol

-10

2)根据酶的分子量为120000,由6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并假定每个亚基上有一个活性

中心,可得:

6×(1÷120000) = 0.00005mmol= 5×10-8mol

3)转换数定义为:每秒钟每摩尔酶(活性中心)催化中心转换底物的摩尔数。则:

Kcat = (1.75×10-10 )÷(5×10-8)=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