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综合 题号 易 1、2 6 中 3 4、5 7 一、选择题 1.《考工记》关于制作合金成分的叙述如下图,《考工记》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
A.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 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冶铁技术水平高超
解析:A 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春秋时期的官方手工技术专著《考工记》,二是关于铜锡合金制作的工艺,不同比例配料制造不同的手工业产品,这是青铜铸造技术先进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涉及铁器内容,排除B、D两项;材料与手工业生产规模没有关系,排除C项。 2.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 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解析:C 题干中“相邦吕不韦戈”和“上郡守戈、陇西守戈”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青铜器物勒工名,即器物上刻制(督)造者名字,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分析可知,兵器督造有中央官员相邦吕不韦和张仪,地方官员上郡守和陇西守等,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B、D两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考工记》记述,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这一严格的要求表明( ) A.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C.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D.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解析:D 《考工记》是中国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故A、C两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工师检验……不合标准……受到处罚”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故D项正确。
4.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
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C 材料信息表明,明正德年间松江地区农民的田地收入在交纳完赋税后所剩无几,家庭的收入全靠纺织所得,反映这一时期家庭纺织业生产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我消费,而是与市场接轨,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故C项正确。
5.(2018·辽宁大连期中)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 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 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C 题干中的《木棉》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是在元朝,故A项错误;纺织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故B项错误;“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说明在宋代的棉纺织行业已经出现了“纺车”这一纺织工具,故C项正确;《木棉》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弹棉、纺棉的图画,没有涉及“衣食结构发生变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
6.《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解析:A 题干反映了中国瓷器面向世界,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故A项符合题意。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故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体现,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在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具有欧洲风格,没有体现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从图片中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部门的分布地区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种类总结手工业的发展变化;结合两个时期手工业部门分布地区的不同和手工业部门种类的不同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
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