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研究述评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发展轨迹 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观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建国以后,在高校就开始了以培养新中国知识分子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真正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领域,则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迅速兴起
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政治观现状、政治心理现象的初步调查,开始了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如杨德广的《从旁观到批评到拼搏――上海四千名大学生的政治观剖析》(《青年研究》1986年第12期)、韩杰的《对广东大学生政治观变化及特点的调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9年第3期)。一些研究者从实施理论灌输的角度,特别对大学生在政治性宣传教育中表现出的冷漠、反感或中立现象进行研究。如尹向东的《谈谈青年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和预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孙鹤汀的《大学生政治逆反心理及其教育的心理艺术》(《煤炭高等教育》1990年第2期)、于双祥和刘元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中立现象的成因》(《青年研究》1992年第5期)。二是对当代学潮现象的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学潮时有发生,学潮现象成为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政治课题。1988年至1992年四川省教委和重庆市教委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当代学潮研究”,[1]周英等人所著的《学潮现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对大学生与社会思潮、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点、参与学潮的心态、学潮以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缓步发展 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加之面临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势的变化使大学生把关注的视线从乌托邦式的政治梦幻转向了切身利益,世俗功利观与个人中心意识加强,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纯粹以大学生政治观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减少,多是在一些相关研究中涉及到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倾向、观念等问题。比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编写的《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年)、黄希庭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中,对青年政治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是重要内容之一。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丰富拓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手硬、一手软”使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道德水平有所滑坡,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从1994年中宣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到2000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再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后续的一系列配套文件的颁布,充分显示出国家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此,学术界迅速作出回应:一是随着哲学界、社会学界对社会价值观研究的深入,政治价值观研究进一步发展。王绍玉等人的《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袁贵礼、邢建辉的《透视灵魂:世纪之初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理性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二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研究政治观,特别是政治教育的著作。王玄武主编的《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书被认为是“奠定了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2],还有万斌、倪东的《政治观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玄武、骆郁廷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国安、黄蓉生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等。此外,研究公民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著作也不断涌现。尽管许多著作不是以大学生为专门研究对象,但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为大学生政治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方法指导。与以往研究相比,抽象性的谈论减少,代之以大学生政
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信仰的现实状态为研究焦点;纯经验性研究减少,代之以搜集、描述和分析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理论阐述和实证调查愈发严谨、科学、规范。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理论研究取向和主要内容 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目前还没有一本专著出版,但研究成果中论文颇丰。下面以论文为基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理论研究的取向和主要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六种取向
国内对大学生政治观的研究多出现于以“政治观”、“政治教育”、“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社会化”、“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等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状况”等相关文献中也涉及到政治观的内容。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大致有六种取向(见表1“大学生政治观论文的研究取向及典型篇名”)。
(1)经验总结类 这类文章最多,一般是从大学生政治观的现实发展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出发,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将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提升,进行现状描述和对策探讨,有一些文章进行了简单调查研究或引用二手调查数据进行论证。
(2)理论探讨类 比“经验总结类”文章更具有理论深度,属
于思辨性研究,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理论研究,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内容结构、理论基础等进行初步探讨;规律探讨,对大学生政治观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基本矛盾进行分析、论证;运行机制研究,探讨大学生政治观内部运行机制和教育培养模式。 (3)专项研究类 就研究视角看,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路径、话语体系去诠释、解读乃至解决大学生政治观中的问题;就不同群体来看,有不同院校、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政治观研究,也有不同地区包括港澳台大学生政治观研究。
(4)比较分析类 一是纵向追踪,即跨时期比较研究,不少学者采用了某一时间段内的追踪调查比较;二是比较借鉴,研究其他国家青年、大学生政治观及政治观教育状况,在中外比较中反思、借鉴。
(5)实证调查类 主要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实证调查,并进行理论分析。第三个大问题会对以实证研究为主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
(6)综合分析类 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社会化、政治心理、政治教育等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有的是叙述性综述,有的是评论性综述,有的则将二者结合。 2.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体来看,大学生政治观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